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我在一篇小说里面描写过一场这样的同学会:
那简直就是一场晒工资大会——你在哪里上班?收入怎么样?
小企业,还可以。
有人灰溜溜地回答,语气不太壮。
是嘛,我们也就是金融系统,一万多。
没办法,你知道,金融系统嘛。
你们就是好啊,我们土地局的不行,一年到头就挣点死钱,就是福利还可以,吃什么都不用花钱。
还是你们好,你们是大权在握啊……
哪里哪里,你们才是精英人才……
小明恶心这样的对话。
他看着这群以前曾经那么好的朋友的脸,才毕业几年啊,你就能从他们身上看出很多区别。
从商的、当兵的、做项目的、进机关的,各有各的作派。
但是这群人不约而同地都会玩一个游戏,就是先把自己损一遍,然后再狂夸一顿别人,然后享受别人更加猛烈的夸奖。
小明的工资在他们中间不至于被羞辱,但是小明毫不掩饰对这种比较的恶心——如果你在这样的同学聚会看到小明,他会发现他鼻子皱起来,好像进入了一间多年不扫的公厕,踮着脚,屏住呼吸,强忍着做完自己的事情,然后跑出去。
——《西藏职业书》
从心理学来说,一个人缺什么,就会投射到身边人的身上,他会觉得身边的其他人也觉得自己缺。
于是他就会不断地表达说自己其实不缺,一不小心就过了。
这个结果就是,他不断地表达的东西就是自己最缺乏的——这个法则我把它命名为口是心非法则。
此法则看人非常有用:你看一个人觉得自己缺什么,你就看他不断强调什么就好了。
像我见过的一位著名讲师,讲话不断地说“你知道吧”
。
其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没有讲明白。
如果一个人讲话的口头禅是“我说句实话啊”
,这代表这个人基本上没有什么真话——谁说你讲假话了?讲话带散装英语单词的人,大抵是害怕你不知道他出过国的,同时这个人的英语水平也好不到哪里去。
我自己做企业几年,发现越是小公司的名字越是吓人——都是国际、全球、集团、科技什么的。
我自己先招供,我们公司的名字就很吓人:北京新精英生涯国际教育科技中心……一堆,每次填写发票都遭到饭店前台的歧视。
没办法,当年成立之时,缺乏底气。
曾经看过韩寒的一个电视节目,当年他的《三重门》刚刚卖到150万册,他宣布“7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
退学回家。
在节目中,韩寒作为80后作家,也作为成功人士参加了访谈,而与他对话的是一群老作家和中年人。
在一段激辩交锋之后,有两个中年妇女站起来,(在我看来)以她们最大的恶意对韩寒说:“你这个人一定是要后悔的!
你这样是不行的!
!”
我深深为这两位中年妇女可悲,因为她们对韩寒的痛恨显然已经跨过了给忠告的强度,直接进入到诅咒状态。
这句话用口是心非原则翻译出来就是:你这样也能赚到那么多钱,没上大学成为作家,我不服气!
我怎么没有这个机会?
如果把伟大的口是心非原则用于生活中,你会发现那种越是强调价格的人,往往内心越缺乏这件事情的价值。
需要不断强调衣服是名牌的人,他她的审美能力就很值得怀疑。
需要反复强调自己有房有车的男人,自信心很有问题。
需要不断强调自己工资的人,工作成就一定好不到哪里去。
需要不断强调自己职务的人,工作能力一定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如果你有一份需要你不断地告诉别人,这是一份好工作的工作,又或者你有一份只有在炫耀职位或者拿工资单时才觉得快乐的工作,请趁早辞掉。
你是一个笨蛋!
有人说。
笨人会勃然大怒说,你才是笨蛋!
真正的智者会微笑回答说:是的,所有人都是愚者。
大千宇宙,位面无数,强者如云,少年天才林阳被族中赐婚,未婚妻却是一名人尽可夫的婊子,就当林阳备受屈辱之时,一座无名小塔却悄然间来到他的身边,自此林阳握神塔,踏诸天!林阳万千世界,终有一天会被我踩在脚下!...
一怒为仙道,身怀轮回珠,血魔待重生!人若辱我,我必十倍还之千般法术,只待我一力破之!...
重生在女厕所,还看到了校花在别打我,我会负责的!...
...
大学毕业季,俗称的分手季,林晓竹从来没有想过,她和郎祁也会在大学毕业前而分手,一直到郎先生,别来无恙。林晓竹,你躲了我三年,我要用你的余生来折磨你,蹂躏你,和你死磕到底。林晓竹用力的挣开了郎祁捏住她下巴的手,我是不会让你得逞的。那就请你拭目以...
你以为幼稚园都是小盆友?那你就错了!见过36D的小盆友吗?按照九尾狐的寿命计算,人家才2岁!九尾狐小美眉双手捧着,一脸萌萌哒那你见过一拳打死牛的小盆友吗?园长我可以跳着说吗?旱魃宝宝翻着死鱼眼,一跳一跳的说。园长园长,我最乖了最坏的就是你!苟日天!快点把裤子穿上,空气都要被你摩擦出火星来了!!自打从南山精神病院回来,姜小轩就没过过一天安心日子!好不容易等到灵气复苏的好时代,人家都忙着去修炼升级打脸装逼,我却只能当个孩子王,带着一群非人类的熊孩子。报告园长,我是正常的人类!大师别闹,你一个60多岁的和尚非要到幼稚园来上学,算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