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兄难为1-19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盐很贵,即便是细盐里面也有很多杂质,颜色是黄色的,就这,一罐得五百文,半两银子。据说还有专门上贡的雪花盐,价格更是高,不过在这小镇上是没有的。

    颜色更黄一些的细盐属于次等一些的,一罐也是三百文到四百文的价格,这个是看盐质量来浮动的。

    粗盐杂质更多,有三等价格不同的粗盐可以选择。

    最次的里面杂质最多,价格最低,一罐只要五十文,很多家庭都是买的这种,买回去筛筛,就算作数了。即便是这样的粗盐,也不是每一顿都能吃到的,有些家里甚至两三天才能吃一次。

    中等的粗盐稍好一些,一百文一罐,差不多能直接用,至少没有砂砾、石子这样的杂质。

    最好的粗盐两百文一罐,就是张大牛家用的那种。

    最让张大牛觉得庆幸的就是,张家的基本生活保障是有的,不至于饭吃不饱,盐吃不起,肉只能看。最重要的是张家人都不是笨人,脑子灵活,日子是眼见的能越过越好。

    这时候农家人做饭之所以不好吃,就是因为盐贵油少,以及见过的烹饪手段少。没油没盐没调料,哪会好吃?

    当然张大牛在现代也是见过,有些大师傅的特色就是少油少盐,做的健康好吃,但是这时候的人可不比现代人不缺油水,盐也能吃到齁,现在的人更接受有油有盐的菜。

    张大牛不敢说什么比得上谁,至少煎、炸、蒸、焖、烤、炖、熏、炒等都是做过的,也是他有信心会有客的原因。

    去菜市场的路上,张大牛就跟张大妹和张四牛说了自己要在大路上支摊子的事。之前买盐和菜刀,拿出条子的时候,两姐弟在外面守着牛车上的东西,没有见到。

    张四牛不住地问,张大妹则一点就通,明白了大哥之前买那么多盐,还新买了一把菜刀的原因。

    难怪大哥这么大手笔地买买买,还从二庆叔那里买了不少的姜和蒜,要知道姜蒜的价格可不低。

    要是张大牛知道了她的想法,一定会诚实地告诉她,不,我就是自己想吃来着。

    因着知道了原因,张大妹看到大哥买了好大一罐料酒,两小罐白糖,一小罐红糖,一罐白醋,还进了药店买了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到最后,张大妹都看得麻木了,这还是第一次看见人这么采购东西。以前见人买东西,都能数着来了。

    不过她心里竟然觉得有种莫名的爽感,张大妹这样跟张大牛说。

    张大牛一惊,不会释放了她心中的猛兽了吧!再一想,还好她没钱,以后钱也不能给太多!

    买了暂时能想到的东西,还有些材料找遍了整条街都没买到,像花椒、陈皮这些还得在药店买,以后再看能不能找到替代性的材料,或者山上有没有野生的。

    等张大牛到菜市场的时候,零零散散已经花了快六两银子了,对农家来说,这可是一笔巨款啊。

    张大牛把车放在菜市场外面,给交了两文钱,又留了张四牛在车上,就带着张大妹进去。出来的时候,两人手上都提的满满的。

    一个鸡笼,里面有两只半大的母鸡,还有二十只鸡苗,张大妹亲自下手选的,据说挑了五只公鸡,十五只母鸡。

    张大牛当时蹲在旁边瞧了半天,也没有瞧出门道来。

    一个篓子里,装着五斤肉,还有很多大骨头,最上面是一块猪肝和一些猪皮,猪皮是张大妹讲价得来的结果。

    另一个笼子里,用块木板子隔开,一边放了一对“夫妻”兔和十多只小兔子,都是杂毛兔,猎户昨天套来的。

    笼子另一边放了一公两母三只小鹅,纯白色,很神气。张大妹也不会辨认鹅的公母,但是老板用信誉做担保,张大牛也就认了。这老板的确在这里干了很长时间了。

    最后的一个篓子里装了只土狗,大部分是黑色毛发,眼睛上面有两小撮黄毛,像有四只眼睛。

    这只狗在一窝里不是最健壮和最活跃的,但当时张大牛伸手去扒拉的时候,它反应最快地缩了一下,极其机警的样子。

    张大牛觉得这狗看家护院应该最合适了,支摊的时候也能帮忙看看摊子,所以选了这一只。

    除了两人四只手上拎的笼子篓子外,张大牛背上还背了四根甜根,其实就是甘蔗。是那老板从更南的地方贩来的,因为没什么人买,亏本卖,让张大牛趁机买了几根。

    进菜市场前,钱袋子里有四两银子,出来的时候只剩了一半,这还是张大妹充分施展功力的剩余,至少省了两百文。

    不过这也是开始的置办工程,等摊子支起来,也没什么需要买的,大部分东西家里都有,没有的也能够跟村里人换。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