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外交风云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追捕他的公文已到,州吏李昌为玄奘立志去印度取经的精神所感动,当面撕毁通缉令,促他快速西行。正巧有个叫石磐陀的胡人,愿意受戒为徒护送玄奘偷越边界。但等偷渡过了玉门关,石磐陀忽然变卦,不愿继续前行。玄奘于是放他回去,孑然一身一马,孤行茫茫大漠。

    这样走了八十多里,玄奘进入一望无边的莫贺延碛。这里荒凉浩渺,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玄奘一连走了四夜五日,一滴水也不曾进口,人马一起倒在沙漠上。夜晚凉风将他吹醒,他爬起来牵马勉强赶了十几里路,遇到了一片泉水草地,这才将他从万分危急中救出来。两天后走出莫贺延碛,踏进了西域伊吾国(今新疆哈密)地界。邻近的高昌(今吐鲁番地区)国王听说大唐法师玄奘来到伊吾,就派使者盛情邀请,并要求做玄奘的弟子,把他当活佛供养一世。玄奘坚决不改求法志向,绝食三日,气息渐微,国王遂要求他讲经一月后即放行西去。

    整整一个月,玄奘讲经完毕,临行高昌王赠给玄奘许多金银衣物,给他配备了个小和尚和个向导运夫,还有0匹马,并给沿途各国君王写了封信。托他们照料玄奘。玄奘一行又经过国,进入今阿富汗境内,紧接着又翻过有名的大雪山(兴都库什山),这里冰雪千古不化,山谷强盗出没,饥寒交迫使剩下的随从只有几个僧徒了。但这一切困难险阻都没使玄奘退缩。终于在8年八月,玄奘到达了目的地印度。

    玄奘从长安到印度走了一年时间,经过大小0多个国家,他求法的心诚与血汗,无疑浇灌了佛教文化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花朵。

    玄奘在印度留学求经整整年,年,岁的玄奘携带历年搜集的经典影像,开始载誉回国,年正月廿四到达长安。之后一直在长安寺院译经弘法,直到年二月初五半夜,岁的玄奘圆寂于玉华寺(今铜川玉华宫)。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8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即今天的四川松潘县。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此时正国富兵强,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并对大唐的强盛赞慕不已,他在上书谢罪的同时向唐朝求婚。

    唐太宗经过一番考虑,决定答应他的请求,于是在宫中选定了一个通晓诗书的宗室之女,封她为文成公主,要她入藏和婚。文成公主原是唐太宗一个远亲李姓侯王的女儿,人长得端庄丰满,自幼饱读诗书,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却又充满了新奇的向往,因而也就应允了。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于贞观十五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观的送亲队伍,在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领下,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

    经过一个多月的顶风冒雪的坚苦跋涉,春暖花开的时候,文成公主一行到了黄河的发源地一河源。这里水草茂盛,牛羊成群,一改沿途风沙迷茫的荒凉景象,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一路上很为吐蕃地势恶劣而忧心的文成公主这时也松了一口气,于是送亲队伍在这里作了数日的短暂休整。这时,松赞干布亲自率领的大队迎亲人马也赶到了河源,松赞干布一行见到大唐使臣江夏郡王李道宗纳头便拜,并行了子婚大礼,他已认定把大唐作为吐蕃的上国。

    李道宗请出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相见,这位驰骋高原的吐蕃王一见到中土的金枝玉叶,顿时为她而倾倒,只见文成公主身着华美的盛服,神态端庄,气度文雅,与原始质朴的吐蕃女子完全不同。而文成公主所见到的松赞干布,虽然被高原的烈日和狂风塑造得黝黑而粗犷,但配上他高大健壮的身材和眉宇间流露出来的豪爽之气,显得十分英武;文成公主心中暗自庆幸,自己算是嫁了一个伟丈夫。

    按照传统习惯,吐蕃人每天要用赭色制土涂敷面颊,说是能驱邪避魔,虽说样子十分难看又不舒服,但因是传统习俗,谁也没有提出异议,大多数吐蕃人只是照章行事。文成公主到吐蕃后,仔细了解和揣摩了这种习惯,认为这样做毫无道理,又有碍卫生,实在是一项鄙俗的陋习,因此她婉转地向松赞干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松赞干布听了觉得她的话很有道理,立即下令废除这项习俗,最开始一些念旧的吐蕃人很不习惯,但慢慢地都觉得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既方便又好看,大家也就都乐意接受了,他们甚至还十分感激文成公主为他们破除了陈规。

    待生活安定下来后,文成公主带来的汉族乐师们开始履行职责,他们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演奏唐宫最流行的音乐,音乐舒缓优美,使松赞干布大有如闻仙音的感觉,他对乐师和音乐大加赞叹,并选拨了一批资质聪慧的少男少女,跟随汉族乐师学习,使汉族的音乐渐渐传遍了吐蕃的领地,流进了吐蕃人的心田。

    随来的文士们也开始工作,他们创造了藏文,帮助整理吐蕃的有关文献,记录松赞公布与大臣们的重要谈话,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规化。文成公主还带来许多工匠,使藏民掌握了先进的工艺技术和农业生产工具的使用。文成公主带去的各种植物种子也在西藏土地上生根开发结实,丰富了藏民的食物品种。

    鉴真在岁时被智满收为沙弥,配居大云寺。神龙元年(70),依道岸律师受菩萨戒。景龙元年(707),出游洛阳,继至长安。第二年在长安实际寺依恒景律师受具足戒。巡游两京,究学三藏。对于律藏,造诣尤深。为他授戒的道岸恒景,都是律学的一时名德,又是南山宗开创人道宣律师的再传弟子。他的律学,虽师承南山宗,但他并不持一家之见。

    唐代律学,除了独占优势的南山宗外,还有相州日光寺法砺的相部宗和西太原寺怀素的东塔宗,一时鼎足而三。其后,鉴真东渡日本携带的律学典籍则兼及后者两宗。在传授中又以法砺的《四分律疏》定宾(属相部宗)的《饰宗义记》与道宣的《行事钞》三书为主,重点尤在法砺定宾所著两书。

    在佛教建筑雕塑等方面,鉴真也颇多建树。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后归淮南,教授戒律,每于“讲授之间,造立寺舍,造佛菩萨像,其数无量”。在医药学方面,博达多能,品鉴极精,曾主持过大云寺的悲田院,为人治病,亲自为病者煎调药物,医道甚高。

    天宝元年(7),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延请他去日传戒,鉴真欣然应允,从当年开始至天宝七载,年中,先后五次率众东渡,由于海上风浪触礁沉船牺牲以及某些地方官员的阻挠而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在海上漂了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返途经过端州时,日本弟子荣睿病故,鉴真哀恸悲切,加上炎热,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但他东渡弘法之志弥坚,从未动摇。天宝十二年(7年)鉴真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了日本九州,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

    鉴真在日本受到朝野盛大的欢迎,不久为日本天皇皇后太子等人授菩萨戒;为沙弥证修等0余人授戒;为80僧舍旧戒授新戒。从此,日本始有正式的律学传承。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7年孝谦天皇任命他为大僧都,统理日本僧佛事务。759年,鉴真及其弟子们苦心经营,设计修建了唐招提寺,此后即在那里传律授戒。在营造塑像壁画等方面,他与弟子采用唐代最先进的工艺,为日本天平时代艺术高潮的形成,增添了异彩。如唐招提寺建筑群,即为鉴真及其弟子留下的杰作。整个结构和装饰,都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色,是日本现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鉴真去世前,弟子们还采用干漆夹这一最新技艺,为他制作了一座写真坐像。日本奉为国宝。

    鉴真及其弟子大都擅长书法,去日本时携带王羲之献之父子真迹,影响所及日本,至今日本人民热爱中国书法艺术不衰。当时日本佛典,多从朝鲜传入,口授手抄,错误在所难免。据《续日本纪》记载,天皇曾为此委托鉴真校正经疏错误。鉴真对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贡献,是医药学知识的传授,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日本豆腐业饮食业酿造业等也认为其行业技艺均为鉴真所授。

    唐宝应二年(7年)五月初六日,鉴真卒于唐招提寺,享年7岁。弟子思托记述其六次东渡事迹经日本著名文学家真人元开润色的《唐大和上东征传》,流传至今。

    郑和,本姓马,小名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回族。郑和约于洪武四年(7年)出生。由于信仰伊斯兰教,幼年时郑和已开始学习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郑和父亲与祖父均曾朝拜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熟悉远方异域海外各国的情况。从父亲与祖父的言谈中,年少的郑和已对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而父亲为人刚直不阿乐善好施不图回报的秉性也在郑和的头脑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明朝统一云南后,郑和被带到南京,做了宦官后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服役。

    郑和在燕王府期间,因为学习刻苦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勤劳谨慎,取得了燕王的信任,被朱棣选在身边作为贴身侍卫。此时的郑和本身所具有的领导才能开始逐渐显露,在长达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中,郑和跟随朱棣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参加了多次战斗,建立了许多战功,成为朱棣夺取政权即位称帝的主要功臣之一。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之后,对跟随自己多年的武将文臣大都提升重用,其中也包括身为宦官的郑和,朱棣赐“郑”姓于郑和,又将其升迁为内官监太监。

    0年7月日,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0多艘海船700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郑和带领他的船队,访问了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郑和每次航行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

    郑和下西洋是一种国家行为,郑和船队是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明政府派遣郑和船队下西洋显然是从当时国家利益(包括皇帝的意志)和国家需要出发的。

    郑和下西洋发展的海外贸易包括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每到一地,都代表明朝皇帝拜会当地国王或酋长,同他们互赠礼品,向他们表示通商友好的诚意。郑和还同各国商民交换货物,平等贸易,购回当地的特产象牙宝石珍珠珊瑚香料等,丰富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

    永平十六年(7年),班超初使西域,只带了个随从。在鄯善国,国王非常恭敬客气地招待了班超,但没过多久就疏远了。班超知道是匈奴的人来与他争夺鄯善国了。他对部下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当今之计,必须靠智勇消灭匈奴的使者,震吓鄯善人,使他们臣服于我们。”当天夜里,班超率领人在狂风中袭击了匈奴人的驻地,班超先顺风放火,再前后鼓噪。虏众惊乱,班超亲手格杀三人,手下斩匈奴的使者及从士0人,其余一百多人都烧死在帐中。当第二天班超把匈奴使者的首级给鄯善国王看时,“一国震怖”,赶紧把自己的儿子当人质并归降于汉朝。

    过了不久,班超又率领他的将出使于阗国。当时,于阗王在西域南道称雄,匈奴遣使者监护其国,掌握着国中的实权。于阗国王对班超及其部下的到来很冷漠,该国国民都非常相信巫术,有巫师言:“你们留容汉使将惹天怒,汉使有一匹浅黑色的马,马上去取来献给我。”国王便派人向班超要马。班超要求巫师亲自来取,不一会儿巫师就大摇大摆地来了,班超一刀就把他的头砍了下来,以送国王。于阗人早就听说班超在鄯善诛灭匈奴使者的事迹,非常地惶恐,立刻杀了匈奴的使者投降汉朝了。由于鄯善于阗的归降,西域南路的一些小国也纷纷仿效,如此,丝绸南路的通道就此打通了。

    第二年,班超为了打通西域的北道,率领他的手下向天山最西端的疏勒国进发了。当时的疏勒国王被他的邻国龟兹所杀,另立了一个名叫兜题的龟兹贵族做了疏勒的国王,疏勒国民不满之情溢于疏勒全国。班超授计田虑智擒兜题,立新王,疏勒国人非常高兴。

    由于胡人的叛服无常,加上经营西域需要强盛的经济实力做支撑,汉章帝登位后,听从了放弃西域的主张,命令班超等人撤回汉朝,重闭玉门关。当班超要离开疏勒时,疏勒举国忧恐,有一个督尉竟以刀自刎,死前说:“我实在不忍看见班超离开,因为他一离开,我们必被龟兹所灭。”班超离开时,国王和王侯们也都为他们的离开而呼号悲戚,很多人匍匐在地,抱住班超等人的马腿不让他们走。看到这种情景,班超和他的手下毅然违抗了圣旨留了下来,重新回到了疏勒。在以后的三年中,班超率领疏勒康居居弥各国的兵马一万多人攻占姑墨石城后上书皇帝,建议用以夷制夷的方法管理西域,汉章帝大为赏识,派兵千余人来支援班超。在此后20年里,班超转战南北,纵横东西,大小十几战,从无败绩,且多以弱胜强,使得西域五十余国归附汉朝,解除了西域之忧。基于他的莫大功劳,在他岁那年,被封为定远侯,邑千户。

    0年八月,班超7岁。在多方的努力下,年迈的他终于回到了久别了年的大都洛阳。九月,班超就与世长辞了。

    ◆张仪筑江州浮雕

    ◆彩漆狩猎图装衣箱

    延伸阅读

    张仪含屈入秦

    张仪是魏国人,曾经师从于鬼谷子,学习纵横游学。张仪学业期满,回到魏国,因为家境贫寒,求事于魏惠王不得,远去楚国,投奔在楚相国昭阳门下。昭阳率兵大败魏国,楚威王大喜,把国宝“和氏之璧”奖赏给了昭阳。一日,昭阳与其百余名门客出游,饮酒作乐之余,昭阳得意地拿出“和氏之璧”给大家欣赏,传来传去,最后“和氏璧”竟不翼而飞,大家认为,张仪贫困,是他拿走了“和氏璧”。张仪原本没拿,当然不承认,昭阳严刑逼供,张仪被打得遍体鳞伤,始终不承认,昭阳怕出人命,只得放了他。张仪回到家,问妻子“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告诉他还在,张仪苦笑着说“只要舌头在,我的本钱就在,我会出人头地的”。半年后,张仪的伤口愈合,他们又回到魏国,再进入秦国。

    苏秦合纵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弱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其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合纵的斗争适应了战国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各国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意义。

    ◆民国粉彩苏秦刺股图印泥盒

    ◆《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了苏秦的合纵战略

    延伸阅读

    苏秦智擒凶手

    苏秦和燕王的皇太后传出了绯色故事,被燕王知道了,苏秦知道很危险。于是说动燕王,要到齐国去才对燕国有利,燕王明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也只有这个办法送他走最妥当,就让他去了。结果,齐国的大臣找人行刺他,苏秦身负重伤,没有立即死去。而齐王赏识他,大为震怒,下令全国抓凶手,可是抓不到。苏秦在临死以前,告诉齐王,只要宣布一下苏秦是个坏蛋,是为燕国来做间谍的,被杀死以后,齐国可以安定,这样宣布就可抓到凶手。苏秦说完这些话就死了。齐王果然照苏秦的话宣布,而行刺的凶手出来了,于是齐王把凶手抓来杀了。

    晏子使楚

    晏婴使楚,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应变,该柔则柔,该刚则刚,面对大国的淫威和责难,不卑不亢,刚柔并济,一次次地化解难题,出使不受辱,一次又一次维护和捍卫了齐国的尊严,也为自己在诸侯国之间赢得了很崇高的声誉。

    ◆铸客铜升鼎。战国晚期

    ◆《晏子春秋》书影

    延伸阅读

    晏子使晋

    有一次,晏婴出使晋国。晋国的大夫叔向见晏婴的装束很寒酸,感到颇为不解,酒席宴上委婉地问道:“请问先生,节俭与吝啬有什么区别?”晏婴明白叔向的用意,也不动怒,认真地答道:“节俭是君子的品德,吝啬是小人的恶德。衡量财物的多寡,有计划的加以使用,富贵时没有过分地加以囤积,贫困时不向人借贷,不放纵私欲奢侈浪费,时刻念及百姓之疾苦,这就是节俭。如果积财自享而不想到赈济百姓,即使一掷千金,也是吝啬。”叔向听了肃然起敬,不敢再以貌取人,小视晏婴了。

    蔺相如完璧归赵

    蔺相如的一生,是在维护祖国的尊严,保卫赵国政权的斗争中度过的。他是一位有着深厚政治素养和卓越识见的政治家,他用生平事迹谱写了一曲公忠爱国的赞歌。

    ◆蔺相如完璧归赵图。清代寄尘绘

    ◆完璧归赵拓片

    延伸阅读

    渑池之会

    赵王到渑池会见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出使秦国,义正辞严地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唐雎不辱使命

    延伸阅读

    唐雎说信陵君

    ◆彩漆带流杯。战国晚期

    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了秦兵,保存了赵国。赵孝成王亲自到郊外去迎接他。这时,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说,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掉的,有不可以不忘掉的。”信陵君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唐雎回答说:“别人憎恨我,我可以不知道;我憎恶别人,是不可以让别人知道的;别人对我有恩,我是不可以忘记的;我对别人有恩,是可以忘记的。如今,你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秦兵,保存了赵国,这对赵国是大恩德。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你。你在匆忙之间见到赵王了,希望你能把救赵的事忘掉吧!”信陵君说:“我一定牢记你的话。”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是中国汉代旅行家外交家汉代卓越的探险家,对丝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他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优良马种和葡萄等等。张骞出使西域,所撰写的资料,是研究中亚史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张骞塑像。位于陕西城固县博望村。

    ◆张骞出使西域所经路线图

    延伸阅读

    铜天马与张骞的故事

    相传汉武帝派张骞二次出使西域联络乌孙。事毕张骞返回时乌孙,国王特意选了十匹伊犁马贡奉汉朝。张骞携马返回长安途径甘肃武威时突遇沙漠风暴,一匹骏马被沙暴卷走,跌落在一处村庄里。村里人突然发现这匹神骏无比奔腾若飞的天外来客,认为是传说中“嘶青云腾昆仑”的神马。于是精心饲养细心培育。后来“天马”与当地马交配育出一群健壮非凡的“天马”后代来。20年后“天马”归天之际,村里人非常难舍“天马”,便请来能工巧匠以“天马”为模特儿,铸造出这具“铜天马”来奉为圣物世代相传。

    苏武牧羊

    苏武,西汉大臣,天汉元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苏武不降,后将他迁到北海边牧羊。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方获释回汉。苏武死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苏武的节操,为后世所敬仰。

    ◆苏武像

    ◆苏武牧羊。清任伯年绘

    延伸阅读

    苏武的晚年

    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赐封爵位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多次进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苏武把所得的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苏贤和过去的邻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皇后的父亲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

    昭君出塞

    王昭君出塞,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族之间的民族团结。她与她的子孙后世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

    ◆王昭君像

    ◆昭君墓

    延伸阅读

    “落雁”的由来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后来,“落雁”也就成了王昭君的雅称了。

    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在西域30多年,对巩固当时东汉的西部边疆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也正是由于他再通西域,使东汉恢复了对西域的统治,保卫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中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班超像

    ◆西域城邦国家分布图

    延伸阅读

    “投笔从戎”的典故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固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秦旦通三韩

    秦旦通三韩,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关系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汉文化对于“三韩”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其中也包括政治文化的影响。正是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三韩”部落集团开始步上了国家建设的道路,逐渐形成百济新罗两个奴隶制国家。

    ◆孙权像

    ◆南京古石头城遗址

    延伸阅读

    鲁肃吟诗化干戈

    相传,诸葛亮出使东吴,在一次宴会上,周瑜对诸葛亮说:“我吟一首诗你来对,对的出有赏,对不出以杀头问罪如何?”诸葛亮从容笑到:“军中无戏言,请都督说。”周瑜道:“有水便是溪,无水也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胜过虎,落坡凤凰不如鸡。”诸葛亮听罢,随口便道:“有木便是棋,无木也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周瑜听了大怒,便又出一句:“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挑一个丑。”诸葛亮知道这话是在嘲笑自己的夫人丑,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中吴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二娇。”周瑜听罢怒发冲冠,鲁肃在一边和了句:“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斗岂不糟!”诗罢,众人一齐喝彩。周瑜无奈只好收场。

    刘备借荆州

    刘备要成就霸业,必先得到荆州。曹操挥师南下,一度使刘备的荆州梦近乎破灭,幸赖鲁肃斡旋,与东吴联合起来,击败曹操著才出现一丝转机。然而当时的孙刘联盟,东吴处于主导地位。刘备无论从实力还是道义上,都不可能与东吴正面交锋,争夺荆州,于是只好想办法去借,利用一个“借”字,来达到他据有荆州争霸图强的政治目的。

    ◆刘备像

    ◆诸葛亮像

    知识小百科

    “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

    东吴的孙权假意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刘备,想以此来扣押这位大汉皇叔,用以交换刘备占据的荆襄九郡,但结果弄巧成拙,在诸葛亮的巧妙安排下,刘备处处有惊无险,不仅没让孙权的计谋得逞,还讨回了俊俏夫人。刘备在急速赶回荆州的时候,周瑜亲自率水兵追赶。眼看快要追上,山谷里一阵鼓响,拥出大批刀斧手,为首的是大将关羽,紧接着,两侧又杀出两支军队。原来诸葛亮早就在此埋下了伏兵。周瑜率领的水兵不惯陆战,丢了不少兵,只得退到江边登船南返。就在这时候,岸上的荆州追兵齐声高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玄奘西游

    玄奘是唐朝的一位伟大僧人,他徒步十万里,历时十七年,远赴天竺取经。他的西行之路,是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

    ◆玄奘像

    ◆唐僧取经故事瓷枕元

    延伸阅读

    玄奘大智大勇降叛徒

    玄奘离开长安,艰难地跋涉在西域的雪山荒漠中,偶然遇到一名胡人,是个猎户,名叫石磐陀。当他得知玄奘要远赴印度求法,心中十分敬仰,发誓要做玄奘的弟子,随师父前往印度。

    但经过十多天的日夜兼程,石磐陀感到前途艰险,九死一生,顿时失去信心,竟产生了杀师叛逃的恶念。一天法师正在打坐,石磐陀抽出钢刀,向他逼近。见石磐陀目露凶光,玄奘知道他已经动了杀机。此刻,不论是厉声斥责,还是乞求饶命,都会激起石磐陀的杀心。于是玄奘静静地坐着,闭目不视。见此情景,石磐陀竟不敢下手,徘徊良久终于还刀入鞘。

    直到此时,玄奘才开口说:“石磐陀,你为何还不走?我没有你这样的弟子,你快回家和妻儿团聚吧。”在玄奘法师的责难下,石磐陀终于惭愧而去。

    文成公主入藏

    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汉族和藏族的往来,以及发展藏族的经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今西藏民间还广泛流传着歌颂文成公主的民歌,歌中称颂了她为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松赞干布像。唐卡

    ◆阎立本《步辇图》。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延伸阅读

    唐太宗出的难题

    禄东赞是吐蕃大使,据说他是个非常聪明的人。禄东赞在长安求亲的时候,各地来求亲的使者很多。唐太宗下了一道命令,要前来求亲的使者先解答五个难题。哪个使者能够解答,就答允他的和亲要求。

    其中一道题的题目是把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驹儿放在一起,要求辨认出哪匹马驹儿是哪匹母马生的。禄东赞把母马和马驹儿分开关了一天,断绝了马驹儿的饲料和水。第二天,再把它们放在一起。饿慌了的马驹儿分别奔到自己的母亲那里去吃奶。它们的母子关系也就认出来了。

    禄东赞通过了一道道考试。最后,唐太宗只好为文成公主打点嫁妆,让她远嫁吐蕃。

    鉴真东渡

    鉴真大师在日本备受尊崇,为日本佛教做出了巨大贡献。鉴真大师还将唐朝的建筑雕塑艺术传到日本,特别是雕塑,形成了日本雕塑史上重要的“唐招提寺派”。在传播汉语言文学乃至书法方面,鉴真大师等用唐音说法,这对日语中始终保存唐音是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另外,鉴真大师对日本医药学也有重大贡献。

    ◆鉴真和尚漆像

    ◆鉴真大和尚纪念碑

    延伸阅读

    鉴真传播食物文化

    有一次,几个日本朋友到寺里来拜访鉴真,正赶上吃饭的时候。鉴真特地让人做了一锅豆腐来招待客人。当时日本人还不会做豆腐,那几个客人一尝,都赞不绝口,马上向鉴真请教豆腐的做法。鉴真告诉了他们。后来,豆腐这种食品就在日本传开了。直到现在,日本有一种豆腐干的包装口袋上还印着“唐传豆腐干”的字样。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宣传了明王朝的强盛,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极大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为世界航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

    ◆郑和像

    ◆郑和下西洋海船复原图

    延伸阅读

    碧海丹心擒海盗

    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舟师,浩浩荡荡离开京城向西洋诸国出使。船队航行过旧港时,听当地渔民讲:“旧港盘踞着一伙海盗,首领叫陈祖义,他是广东人,在明洪武年间,移居旧港,纠集一伙海盗集团,专门抢过往商船和鱼船,杀人盗货无恶不作,各国商人和渔民恨之入骨。”为了消除东西洋航路上的拦路虎,以利于各国商人来我国经商。郑和派人送信给陈祖义,叫他放下屠刀,归顺朝庭。陈祖义口头满口答应,暗地里却调动海盗,人人手握腰刀,偷偷向郑和船队发起突然袭击。就在这紧急关头,宝船高高的桅杆上升起了红灯。突然一片灯火将大海照得通红,士兵拿着兵器,挺立船上。海盗知道中计,慌张逃窜。这时,十几艘护卫船从两边包抄过来,堵住海盗退路。经过一场海战,海盗船被缴获,海盗死伤无数,盗首陈祖义被擒,押送回京城处死。原来,郑和得到了施进卿的告密,同时,郑和也料到陈祖义有这一手。因此,速战速决,消灭了海霸。从此,东西洋航路上的一大障碍被消除,各国商船在旧港等地畅通无阻,郑和声威大震西洋。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