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文学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动的漩涡,不能自拔;或寄情于山水之中,远避灾祸;或悟言于一室之内,参理谈玄。

    嵇康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世说新语》里面第一次提到嵇康是在上篇中《德行第一》里面,其中第条,作者记述了王戎的一句对嵇康评价的话:“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嵇康无疑是一个当下的理想人格的人物,王戎他与嵇康交往了二十多年,未尝见过他有喜怒之色。这话外之意,就是嵇康的修养气度非凡,喜怒不形于色。而正是这样的一个理想的人物,却又“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最终落的惨遭杀身之祸的悲剧下场。

    除了嵇康,还有阮籍向秀刘伶王戎王羲之谢安乃至钟会钟繇王蓝田石崇等人物可以进行深入探究,都会非常精彩。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地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

    《世说新语》善用作比较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有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笔记影响尤其之大。《世说新语》是文字很质朴的散文,广泛应用口语,意味隽永,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读,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刘勰(约0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

    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历任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刘勰小时候家里很穷,长大了也没有钱娶妻生子,但他曾经做了一个美妙的梦,在梦中他拿着一些礼器跟着孔子南行,就像孔子当年的弟子那样。他觉得这是圣人给他的暗示,所以他想努力学习以宣扬孔子的思想,来报答孔子托梦的恩惠。

    在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弘扬儒学最好的办法就是注释儒家的经典,但刘勰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再也超不过汉代的大儒马融郑玄了,于是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去做另外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论文。他发现当时有很多论文的文章,像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以及李充的《翰林论》等等,这些文章虽然写得都蛮不错,但就是太简略,难以让人窥见写文章的全部奥秘。

    魏晋时期,中国的文学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到南北朝,逐渐形成了繁荣的局面。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在其历史发展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为《文心雕龙》的出现准备了条件。大概岁的时候,刘勰开始构建自己宏大而缜密的文论体系,花了五年多时间,写了三万七千多言,这就是著名的《文心雕龙》。《文心雕龙》全书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个部分。总论含上编的《原道》至《辨骚》篇,明确提出了其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是全书的“文之枢纽”。其中《原道》《征圣》《宗经》篇是理解全书的钥匙。文体论含上编的《明诗》至《书记》0篇。其中前0篇是论有韵之文,后0篇是叙无韵之笔。讨论的文体约种。

    齐梁时代,“文”的范围宽泛,包括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但刘勰着重研究诗赋等文学作品的创作和鉴赏规律。全书起始从哲学上探讨诗文起源问题,认为“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而天地之间,人“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又说“夫以无识之物,郁然而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把诗文的起源提到了自然之道的哲学高度,视为“与天地并生”的合规律的必然现象,反映了魏晋时期文学创作地位提高的倾向。

    南朝写文章流行骈文,所以《文心雕龙》也是用骈文写的,写得非常美。如《神思篇》中说文思变化倏忽不定的句子,“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还有被纪晓岚称为天下第一“赞”语的《物色篇》赞曰:“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这些句子似乎都有诗的魂魄,令人兴感忘怀,美不胜收。

    《文心雕龙》十分强调情感在文学创作全过程中的作用。要求文学创作要“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情采》)。认为创作构思为“情变所孕”(《神思》),结构是“按部整伍﹐以待情会”(《总术》),剪裁要求“设情以位体”(《镕裁》),甚至作品的体裁﹑风格,也无不由强烈而真挚的感情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认识相当深刻,符合文学创作的特点和规律。

    郦道元(约707年),字善长,北魏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平东将军青州刺史永宁侯郦范之子,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

    郦道元在少年时代,就十分爱好游览,对地理考察有着浓厚的兴趣。十几岁时,他随父亲到山东,经常与朋友一起到有山水的地方游览,观察水流的情景。当时,他们游历过临朐县的熏冶泉水,又观看了石井的瀑布。瀑布奔泻而下的水流,激起了滚滚波浪和飞溅的水花,那铿锵有力的巨大音响,在川谷间回荡。这美丽壮观的景色,使郦道元大为陶醉。

    后来,郦道元在山西河南河北做官,经常趁工作之便和公余之暇,进行实地的地理考察和调查。凡是走到的地方,他都尽力搜集当地有关的地理著作和地图,并根据图籍提供的情况,考查各地河流干道和支流的分布,以及河流流经地区的地理风貌。他或跋涉郊野,寻访古迹,追溯河流的源头;或走访乡老,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方言和传说,然后把自己的见闻,详细地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他掌握了许多有关各地地理情况的原始资料。

    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古代地理学著作,如《山海经》《禹贡》《禹本纪》《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水经》等,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为他的地理学研究和著述打下了基础。

    他发现古代地理书籍,《山海经》过于荒杂,《禹贡》《周礼职方》只具轮廓,《汉书地理志》记述不详备,而又限于体裁不能畅所记述,《水经》一书虽专述河流,具系统纲领,但未记水道以外地理情况。他在游历大好河山时所见所闻十分丰富,为了把这些丰富的地理知识传于后人,他选定《水经》一书为纲来描述全国地理情况。

    为了写《水经注》,他阅读的有关书籍达00多种,查阅了所有地图,研究了大量文物资料,还亲自到实地考察,核实书上的记载。《水经》原来记载的大小河流有7条,万多字,经过郦道元注释以后,大小河流增加到000多条,共0多万字,比原著增加0倍。书中记述了各条河流的发源与流向,各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状况,以及火山温泉水利工程,还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由于《水经注》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值,历代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形成一门“郦学”。

    全书采用了文学艺术手法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所以它还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它“写水着眼于动态”,“写山则致力于静态”,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散文的集锦,神话传说的荟萃,名胜古迹的导游图,风土民情的采访录”。《水经注》在语言运用上也是出类拔萃的,仅就描写瀑布来说,它所用的词汇就有:泷洪悬流悬水悬涛悬泉悬涧悬波颓波飞清等,真是变化无穷。所以我们说《水经注》不仅是科学名著,也是文学艺术的珍品。

    萧统(0年),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梁代文学家,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梁武帝萧衍长子太子。

    萧统少时即有才气,且深通礼仪,性情纯孝仁厚,喜愠不形于色。他岁时,母亲病重,他就从东宫搬到母亲的住处,朝夕侍疾,衣不解带。母亲去世后,他悲切欲绝,饮食俱废。他父亲几次下旨劝逼,才勉强进食,但仍只肯吃水果蔬食。他本来身材健壮,等守丧出服后已变得羸瘦不堪,官民们看了,无不感动落泪。

    萧统极富同情心。他岁时,去观看审判犯人,他仔细研究案卷之后,说:“这人的过情有可原,我来判决可以吗?”刑官答应了,于是他就作了从轻的判决。事后,刑官向梁武帝萧衍汇报了情况,萧衍对他表示嘉许。

    梁普通(07年)年间,由于战争爆发,京城粮价大涨。萧统就命令东宫的人员减衣缩食,每逢雨雪天寒,就派人把省下来的衣食拿去救济难民。他在主管军服事务时,每年都要多做000件衣服,冬天分发给贫民。当时世风好奢,萧统则“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

    萧统酷爱读书,记忆力极强。读书时,“数行并下,过目皆忆”。他喜欢“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所以他身边团结了一大批有学识的知识分子,经常在一起“讨论坟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继以文章著述,率以为常”。

    萧统对文学研究很感兴趣,他招集文人学士,广集古今书籍0000卷,编集成《文选》0卷。《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文体代表作品,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旧时读书人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说法。“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选文准则,为后世推崇。

    萧统认为文章应该“丽而不浮,典而不野”。其所选的作品,都应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也就是经过作者的深思熟虑而又文辞华美的作品,才能够被辑入《文选》。可见萧统在文学上即注重内容,又要求形式,是文质并重的。

    由于《文选》注意文采,所以不少优秀诗文都因为《文选》的生命力而得以流传保存到了今天,所以说,《文选》是研究梁以前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较有见地的是,对于当时盛行的内容空虚的华文艳诗,《文选》却一概不选。当然,有些好的诗文,由于缺乏《文选》所强调的骈倔华藻而未能被收进《文选》,这是当时文坛的风气乃至《文选》风格所决定的,使不少后来的学人感到有点遗憾。

    《文选》一问世,便受到普遍的欢迎。随着人们阅读《文选》的需求,后来有不少学者为它作注。唐朝显庆年间,李善搜集了很多资料,把《文选》分为0卷进行了注释。自李善注本产生后,《文选》得到广泛的流传。唐朝开元年间,又有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合注《文选》,称“五臣注”。不过它只着重解释字句,与李善注有所不同。

    由于《文选》本身所具有的优点,比起同类型的其他诗文总集来,其影响远为深广。唐代以诗赋取士,唐代文学又和六朝文学具有密切的继承关系,因而《文选》就成为人们学习诗赋的一种最适当的范本,甚至与经传并列。宋初承唐代制度,亦以诗赋取士,《文选》仍然是士人的必读书。

    徐陵(078年),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徐陵早年即以诗文闻名,既擅宫体,亦为骈体大家,并都取得较高成就,是南朝后期重要的文学家。徐陵原有文集0卷,已散佚。今存其诗近0首,文章80多篇。明人辑有《徐孝穆集》。

    《玉台新咏》是徐陵在梁中叶时选编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东周至南梁诗歌共79篇。在取材上,以“选录艳歌”为宗旨,即主要收男女闺情之作。据近人考证,系专为梁元帝萧绎的徐妃排忧遣闷而编。

    从内容的广泛性看,它不如成书略早的《文选》。但它和“以文为本”作为收录标准的《文选》比较,也有自己的特色,例如,它不如《文选》那样选录歌功颂德的庙堂诗。入选的各文章,都取语言简洁明白,而弃深奥难懂的文章(所录汉时童谣歌,晋惠帝时童谣等,都属这一类),又比较重视民间文学,如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首见于此书。它重视南朝时兴起的五言四句的短歌句,收录达一卷之多,对于唐代五言绝句这一诗体的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

    此外,它不像《文选》那样不录在世人物的作品,而是选录了梁中叶以后不少诗人的作品。这些诗作比“永明体”更讲究声律和对仗,可以较清楚地看出“近体诗”的成熟过程。书中收录了沈约《八咏》一类杂言诗,也可以据此了解南朝末年诗和赋的融合以及隋唐歌行体的形成。《玉台新咏》所选诗篇又有可资考证补阙佚的,如所收曹植的《弃妇诗》,庾信的《七夕诗》,为他们的集子所阙如,班婕妤鲍令晖刘令娴等女作家的作品,也赖此书得以保存和流传。

    《玉台新咏》虽有一些情调不大健康的作品,但是表现出真挚爱情和妇女痛苦的作品也不少。如《上山采蘼芜》《陌上桑》《羽林郎》等作品,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孔雀东南飞》详尽地写出一个封建家庭悲剧的全部过程。这说明《玉台新咏》所录诗作并非全是艳情诗。

    《玉台新咏》前一部分的“往世名篇”取材十分丰富。其中既有对古代妇女婚姻变故的描写(如古诗《上山采蘼芜》),也在对远行丈夫的无穷思念(如古诗《冉冉孤生竹》);既有令人怦然心动的爱慕表白(如古《越人歌》),也有缠绵动人的爱情故事(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既有不慕荣华反抗强暴的颂歌(如辛延年《羽林郎》),也有不惜以死来斥责丈夫负心的烈举(如颜延之《秋胡诗》);既有六宫嫔妃失宠的哀怨(如班婕妤《怨诗》),也有公主远嫁匈奴的哀苦(如石崇《王昭君辞》);既有活泼可爱的娇憨幼女(如左思《娇女诗》),也有倾国倾城的绝色佳人(如李延年《歌诗》);既有男子对恋人才情的思恋(如张华《情诗》,)也有丈夫对亡妻的怀念(如潘岳《悼亡诗》)……

    《玉台新咏》主要反映女性的生活,表现女性的情思,描绘女性的柔美,吐露女性的心声,同时也表现了男性对女性的欣赏爱慕,刻画了男女之间的爱恋与相思。《玉台新咏》是一部关于女性的诗集,一部情爱的宝典,一部唯美的乐章,在文学史和审美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价值和不同寻常的意义。

    王羲之(约79年)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出众的才华,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在做官时,他在后院的池边练字,从池中洗笔,日久天长,池水都黑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会稽山水清幽风景秀丽。东晋时期,不少名士都在这里谈玄论道,放浪形骸。晋穆帝永和九年(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举行风雅集会,这些名流高士,包括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儿子在内的0多人。

    江南三月,通常是细雨绵绵的雨季,而这一天却格外晴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惠风和畅,溪中清流激湍,景色恬静宜人。兰亭雅集的主要内容是“修禊”,这是我国古老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灾与不祥。

    兰亭雅集的另一个项目是曲水流觞,0多位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书僮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若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得赋诗,若吟不出诗,则要罚酒三杯。这次兰亭雅集,有人各成诗两首,人成诗各一首,人做不出诗各罚酒三杯,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也被罚了酒。清代诗人曾作打油诗取笑王献之:“却笑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

    大家把诗汇集起来,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篇序文,记录这次雅集,于是,王羲之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纸上,即席挥洒,心手双畅,写下了8行字的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是世人公认的瑰宝,始终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传到他的七世孙智永。智永少年时即出家在绍兴永欣寺为僧,临习王羲之真迹达0余年。智永临终前,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辩才。辩才擅长书画,对《兰亭集序》极其珍爱,将其密藏在房梁上,从不示人。后被唐太宗派去的监察史萧翼骗走。

    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如获至宝,并命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临写。以冯承素为首的弘文馆拓书人,也奉命将原迹双钩填廓摹成数副本,分赐皇子近臣。唐太宗死后,侍臣们遵照他的遗诏将《兰亭集序》真迹作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

    《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珠玑,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它打破成规,自辟径蹊,不落窠臼,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前后心态矛盾,但总体看,还是积极向上的,特别是在当时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尤为可贵。

    ◆曹植《洛神赋帖》局部

    延伸阅读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父亲的喜欢和疼爱。曹操死后,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因为曹植和曹熊(第四儿子)在曹操亡故时没来看望,曹丕便一再追问他们俩缘由。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而曹植则被囚禁。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便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曹植就作了这首七步诗。曹丕明白了曹植这首诗的道理,如果自己杀了曹植便会被天下人耻笑,于是放了曹植。

    ◆曹操像

    风骨犹存“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与“三曹”一起,构成了建安作家的主力军。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建安风骨”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孔融像

    ◆建安七子塑像局部

    知识小百科

    “建安文学”与“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通常指从汉末到魏初这个时期的文学,但并非仅限于这25年。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时期,“俊才云蒸,作家辈出”,各种文体得到发展,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建安时代以五言诗为主的文学以风骨遒劲而著称,被后来人尊为典范,这就是文学史上经常提到的“建安风骨”。

    三国才女蔡文姬

    与“七子”相颉颃并以才华著称的女作家蔡琰,自幼有很好的文化教养,史载她“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她创作的五言《悲愤诗》长达五百四十字,是建安文坛上的一篇杰作。

    ◆明代《胡笳十八拍》画卷

    ◆蔡文姬塑像

    延伸阅读

    文姬轶事

    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在自己家中。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

    乱世达人“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7位名人,他们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高逸图(唐。孙位)

    ◆木版年画《竹林七贤图》

    知识小百科

    王戎不取道旁李

    “竹林七贤”之一王戎,自幼就非常聪明。

    传说,王戎7岁那年,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儿外出游玩,发现路边有几株李树,树上结满了李子,而且看上去一个个都熟透了。

    小伙伴们一见,就情不自禁地流出了口水。于是,一个个高兴地竞相攀折树枝,摘取李子。惟有王戎站在一旁,一动也不动。

    同伴们觉得非常奇怪,就叫喊着问王戎:“喂,王戎,你为什么不摘啊?又红又大的李子,多好呀!”

    王戎笑着回答:“那树上的李子肯定都是苦的,摘下来也不能吃。你看,这李树长在道路两旁,上面结了那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要不是苦的,会这样吗?”

    待小伙伴们把李子摘下来一尝,果真非常之苦,纷纷弃之。

    陈寿和《三国志》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

    ◆《三国志》书影

    ◆古画《三顾茅庐》

    延伸阅读

    陈寿及其妻

    传说当年陈寿聘某氏为妻,尚未成婚,陈寿却得了个癞疾(麻风病)。陈父要媒人把这门婚事取消,未婚妻却坚持不肯,还是嫁到陈家来。陈寿因为自己身患会传染的重病,不要妻子接近自己,他妻子却不避秽恶,恭谨地服侍丈夫。过了三年,陈寿怕拖累妻子,便悄悄去买砒霜,打算服毒自尽。他妻子知道后,偷偷把砒霜吃下去一半,要与丈夫同归于尽。哪知道陈寿吃下砒霜,癞疾居然好了,而他的妻子吃下砒霜,大吐一场后也没死。两人历此折磨后,感情更好,恩恩爱爱,白头到老。

    “太康之英”陆机

    陆机是西晋太康元康间声誉最著的文学家,被后人誉为“太康之英”,他的《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陆机像

    ◆陆机《平复帖》局部

    延伸阅读

    陆机之死

    魏晋时期死于非命的文人甚多,共同的原因自然是这一阶段政局不稳兵火四起人命危浅,文人一旦卷了进去,往往首当其冲;而具体来看,则各有各的死因。幸福的文人都是一样的,不幸的文人则各有各的不幸。

    西晋最富才华的文学家陆机死于八王之乱,他无意中得罪了牵秀孟玖等小人,遭到了他们恶毒的谗毁,头脑糊涂的成都王司马颖本来很器重陆机,这时竟然匆匆下令杀死了他,造成令人扼腕长叹的一大冤案。

    志怪小说《搜神记》

    短篇小说集《搜神记》是我国魏晋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干宝也因创作《搜神记》被称作“中国小说的鼻祖”。

    ◆干将莫邪塑像

    ◆干将莫邪试剑石

    延伸阅读

    干氏家族

    干氏家族自三国后期,做官者颇多,到晋朝已有名人不断出现,其后在历朝均有名人,政功显著。千余年间,干氏家族所繁衍的子孙已分居于北京天津南京陕西山东等地。尤以浙江海盐的沈荡通元澉浦六里,海宁的盐官,宁波的余姚,嘉善的干窑等地为主。故自东晋以来,已有1700多年族史,显为望族。海盐作为干氏家族世代繁衍的集中居住地,至今后裔已有52代。近年来,海盐县对干宝的生平及史学价值的研究十分重视,尤其是在干宝后裔的大力支持下,由干氏四十八世裔孙干乃军执笔续修的《干氏宗谱》已经完稿。

    归去来兮陶渊明

    陶渊明的诗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时而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因此,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渊明像

    ◆《归去来兮图》局部

    延伸阅读

    归去来兮陶渊明

    陶渊明去世后,他的至交好友颜延之,为他写下《陶征士诔》,给了他一个“靖节”的谥号。颜延之在诔文中褒扬了陶渊明一生的品格和气节,但对他的文学成就,却并没有给予充分的肯定。此后几十年里,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还是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认。但是他的诗文作品,流传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到了隋唐时期,有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陶渊明的诗文,对陶渊明的评价越来越高。初唐王绩是位田园诗人,他像陶渊明一样,多次退隐田园,以琴酒自娱。唐朝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更是十分崇拜。

    刘宋文坛颜延之

    颜延之在当时的诗坛上声望很高,和谢灵运齐名,并称“颜谢”,与谢灵运鲍照鼎足为“元嘉三大家”,是刘宋文坛的领军人物,所谓“元嘉体,宋年号,鲍颜谢诸公之诗”。

    ◆《秋窗读书图》

    ◆《杂画图》

    延伸阅读

    颜延之与《五君咏》

    《五君咏》是颜延之因言语间冒犯权要被黜为永嘉太守时所作,而又因此使当权者更加恼怒,故被免职家居。五君,指魏末“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向秀。为何只咏五君?因为七贤中的另两人山涛王戎后来均贵显于世,故被黜落。

    嵇康阮籍等人,都是才高而不得意,都看不惯当时的统治集团,痛恨他们的虚伪,但又无可奈何,深感压抑,只好以狂放的举动舒泄愤懑。颜延之作《五君咏》,其实是借以自喻,曲折地表达对于权贵的反抗情绪,无怪乎当权者读后要勃然大怒。

    游山玩水谢灵运

    谢灵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他有“山水诗人”之称,也是山水诗派的鼻祖。其诗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一改魏晋以来晦涩的玄言诗之风。

    ◆谢灵运像

    ◆《谢康乐集》书影

    延伸阅读

    “才高八斗”与“谢公屐”

    谢灵运非常狂妄,他曾对世人说:“天下才共十斗,曹子建(曹植)占了八斗,我自己有一斗,剩下那一斗,你们大家去分吧。”才高八斗的典故即出于他口。

    谢灵运酷爱登山,而且喜欢攀登幽静险峻的山峰,高达数十丈的岩峰他也敢上,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第一位攀岩运动的爱好者。他登山时常穿一双木制的钉鞋,上山取掉前掌的齿钉,下山取掉后掌的齿钉,于是,上山下山分外省力稳当,这就是著名的“谢公屐”。数百年后,诗人李白在攀登浙江境内的天姥山时,脚上踏的就是“谢公屐”。

    七言才子鲍照

    鲍照在南朝刘宋王朝时,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其成就居“谢颜”之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

    ◆鲍照像

    ◆《鲍照集》书影

    知识小百科

    元嘉三大家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的年号,“元嘉三大家”指的是南朝活跃在文坛的三位诗人,他们分别是:

    谢灵运(385433年),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

    颜延之(384456年),诗与谢灵运齐名,并称颜谢,“喜用古事,弥见拘束”,成就不如谢灵运。

    鲍照(414466年),南朝文学家,字明远,祖籍东海,长于乐府,尤擅七言歌行,风格俊逸,对李白颇有影响。

    北朝民歌“木兰传奇”

    《木兰诗》以传奇的艺术形象传奇的结构骨架和具有民歌风味的语言,成为当之无愧的北朝民歌代表作,是我国诗歌史上精彩的一页。

    ◆版画《木兰从军》

    延伸阅读

    影片《花木兰》

    美国迪士尼公司于1998年制作推出动画电影《花木兰》,剧情主线沿着《木兰诗》的故事发展,但剧本经过大幅扩充改编,故事情节加入了大量想象,加入许多原诗所没有的细节和角色,主题也从热爱和平变成了追求自由,以符合商业电影剧本长度的需求,并增加剧情的娱乐性。另外,由星光国际集团投资,马楚成导演,赵薇陈坤主演的《花木兰》,则以《木兰辞》为蓝本,一改好莱坞卡通式的手法,续写一部中国人心中原汁原味的传奇故事,该片已于2009年11月27日上映。

    ◆《梧桐双兔图》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后与《木兰诗》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民国私本《孔雀东南飞》书影

    ◆仕女图局部(清。顾洛)

    延伸阅读

    东西方文化的神合

    拿《孔雀东南飞》与莎士比亚的五幕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相比较,它们在内容性质上相同,都是爱情悲剧。故事结局相同,都以青年恋人双双殉情为代价换来两家的悔悟与和好。表现手法相同,都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主题思想相同,都通过青年爱人的死来抨击封建家长的专制和封建婚姻包办制度,抒发了人们对自由爱情婚姻的热烈追求,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笔记小说《世说新语》

    《木兰诗》传奇的艺术形象,传奇的结构骨架和具有民歌风味的语言,是当之无愧的北朝民歌代表作,是我国诗歌史上精彩的一页。

    《木兰诗》传奇的艺术形象,传奇的结构骨架和具有民歌风味的语言,是当之无愧的北朝民歌代表作,是我国诗歌史上精彩的一页。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言谈轶事的书。它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对后世有着深刻的影响,不仅模仿它的小说不断出现,而且不少戏剧小说也都取材于它。

    ◆《世说新语》书影

    延伸阅读

    《世说新语》原名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因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后人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的《世说》相别,故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为今名。《世说新语》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嵇康

    文学批评《文心雕龙》

    《木兰诗》传奇的艺术形象,传奇的结构骨架和具有民歌风味的语言,是当之无愧的北朝民歌代表作,是我国诗歌史上精彩的一页。

    《木兰诗》传奇的艺术形象,传奇的结构骨架和具有民歌风味的语言,是当之无愧的北朝民歌代表作,是我国诗歌史上精彩的一页。

    《文心雕龙》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巨大的奠基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是一份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刘勰故居

    延伸阅读

    刘勰轶事

    刘勰的《文心雕龙》虽然写得很好,但是由于作者的社会地位很低,如果没有当时的名人加以评点,大家都不会承认他的著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勰冒险在路上冲闯当时大文豪沈约的车队,把书送给他看。沈约读完之后,觉得确实不错,于是《文心雕龙》在当时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文心雕龙》书影

    山水文学《水经注》

    《木兰诗》传奇的艺术形象,传奇的结构骨架和具有民歌风味的语言,是当之无愧的北朝民歌代表作,是我国诗歌史上精彩的一页。

    《木兰诗》传奇的艺术形象,传奇的结构骨架和具有民歌风味的语言,是当之无愧的北朝民歌代表作,是我国诗歌史上精彩的一页。

    《水经注》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

    ◆《水经注》书影

    ◆黄河一景

    延伸阅读

    清官循吏郦道元

    郦道元在做官期间,“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颇遭豪强和皇族忌恨。当时汝南王的宠臣丘念狐假虎威,肆无忌惮地为非作歹,时任中尉的郦道元便将他逮捕入狱。谁知汝南王竞包庇丘念,并借助胡太后的力量,以太后之命赦免丘念。郦道元抗旨杀了丘念,并上书弹劾汝南王包庇佞臣。这时,雍州刺史肖宝寅已有造反迹象。汝南王为了报复郦道元,就故意上奏向皇帝推荐郦道元到关右任职。关右靠近关中,必在肖宝寅的冲击之下,这样就可借肖宝寅的手除掉郦道元。北魏孝昌三年(527年),郦道元在奉命赴任的路上,走到阴盘驿,和他的弟弟道峻以及两个儿子一同被杀害。

    经典文集《文选》

    《木兰诗》传奇的艺术形象,传奇的结构骨架和具有民歌风味的语言,是当之无愧的北朝民歌代表作,是我国诗歌史上精彩的一页。

    《木兰诗》传奇的艺术形象,传奇的结构骨架和具有民歌风味的语言,是当之无愧的北朝民歌代表作,是我国诗歌史上精彩的一页。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文学总集,这部总集仅仅用30卷的篇幅,就包罗了先秦至梁代初叶的重要作品,反映了各种文体发展的轮廓,为后人研究这七八百年的文学史保存了重要的资料,影响甚为深远。

    ◆萧统像

    ◆《文选》书影

    知识小百科

    《昭明文选》之影响

    萧统为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天监元年(502年)立为皇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号昭明。后人就把他生前所编撰的《文选》称为《昭明文选》。

    《昭明文选》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很大。唐以后文人往往把它当作学习文学的首选教材。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就曾要求儿子“熟读《文选》理”。宋代陆游也提出民间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就是说熟读《文选》,也就差不多是半个秀才了。

    唯美乐章《玉台新咏》

    《玉台新咏》是继《昭明文选》之后,于公元6世纪编成的一部诗歌选集,汇集了不少两汉魏晋南北朝古典诗歌精华的优秀诗集。

    ◆《徐孝穆集》书影

    ◆《玉台新咏》书影

    延伸阅读

    乐府诗名篇《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是东汉时期一首著名的乐府诗,最早收录在《玉台新咏》中,可与《诗经国风》中的《氓》《谷风》以及汉乐府民歌中的《白头吟》《怨歌行》《塘口行》等名篇相媲美,是一首描写弃妇的哀怨,对喜新厌旧的“故夫”提出责难和进行控诉的诗。原文如下: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传世美文《兰亭集序》

    《木兰诗》传奇的艺术形象,传奇的结构骨架和具有民歌风味的语言,是当之无愧的北朝民歌代表作,是我国诗歌史上精彩的一页。

    《木兰诗》传奇的艺术形象,传奇的结构骨架和具有民歌风味的语言,是当之无愧的北朝民歌代表作,是我国诗歌史上精彩的一页。

    王羲之的传世美文《兰亭集序》历来被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书法艺术的精品,同时又是一篇散文佳作。作者在即兴创作中,一气呵成,既创造了文学美,又创作了书法美,而且使其达到了天衣无缝的统一,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

    ◆王羲之《兰亭集序》局部

    延伸阅读

    王羲之“卖竹扇”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里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少有人问津,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羲之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羲之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王羲之观鹅图》(元。钱选)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