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4章 第 154 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而且回家之后还要在邑伊县停留一会,目的当然是看看邑伊县的店铺。邑伊县店铺还是一个杂货店,一个暂时关门的冰铺。

    近些年冰铺每年的销量都在提升,还是因为邑伊县百姓手里都宽裕,也愿意买冰改善生活的原因。

    但现在已经十月,这种季节性的东西肯定暂时关门,等明年再来。

    现在冰铺掌柜林豪已经跟着詹明的长随振生出发,在忙收棉花,卖棉花的事。不过今年浙东那边果然种了大片棉花。

    今年的棉花价格又降低许多,已经在按斤卖了,有些地方一斤还不到两千文,也就是一两两百文左右。

    这个价格对比去年,少了一半多,估计很多百姓都会开心。现在是真的能买得起了。

    所以今年就算挣运棉花卖棉花的利润钱,估计也吃不了多少。

    现在已经过了棉花的红利期,这点纪彬早就说过,所以本地人还算能接受。等明年的上下三等棉真正划分出来,再有限制种棉,价格可能才会真正稳定。这都是顺应局势的发展。

    就算是纪彬本人,也不能阻拦这种进程,而且他也不想阻拦,只要不损失棉农的成本,又让大家用到低价棉,没什么不好的。

    剩下的杂货店有些特殊,现在有周掌柜带着三个杂货店伙计,还有两个冰铺过来的伙计。

    只是周掌柜年纪确实大了,他跟家里人都在商量,可能要不能继续干活,就算是做掌柜,他精力也有些不够。

    估计年后就要离开,到时候店铺会暂时给林豪照看。

    以林豪的本事,照看杂货店跟冰铺不是问题,而且伙计们都归他调配,其实更好工作。既然是管两个店,到时候月钱也会不错。

    林豪自己也是愿意的,除了每年八月到十月都要忙棉花的事,别的都挺好。

    不得不说,这就是能者多劳吧,还有他哥管家林博,同样也会操心棉花,两兄弟齐心协力,事情都会做得很漂亮。

    邑伊县杂货店生意依旧很好,同时做着很多货物的中转,这些大家都是熟悉了的。

    说起来林博林豪两兄弟也准备买房子了。

    只是近些年邑伊县生活好起来,房价也涨了些,所以想快点买。因为两个人觉得,以后的邑伊县肯定会更厉害,到时候房价也会接着涨。这话倒是没错。

    纪彬只让他们先挑,挑好钱不够的话,可以先预支工资。

    纪彬在杂货店说这话,本地捕头柴尺,还有几个商会成员都找过来。

    柴尺看见纪彬就笑∶"一知道你过来,我可是跑着来的。"

    柴尺跟纪彬也是好久没见,但这会见了,关系还跟之前一样好。

    等坐下来聊天,柴尺自然提到他堂哥柴力。

    原本以为从边关退下来,少了个胳膊的堂哥,这辈子会过得不怎么好,谁能想到现在有如此境遇。

    柴力都去汴京接受封赏了,圣人丝毫没有因为他少了胳膊有什么薄待。

    因为柴力的升迁,作为堂弟的柴尺都受到上司的照顾,他就算去春安城办事,那里的官员对他都很客气。

    纪彬笑着道∶"他最近已经快回海太城了,但事情太多,估计会忙。"

    "忙了好,忙了说明有前途。"柴尺立刻道。

    其他商会成员听着,又跟着凑了几句话,得知兴华府生意还不错,,也就更放心了。而且这是他们商会会长啊!

    虽然平时见不到面,但怎么也想亲近一下。

    再说了,人家还是名誉的三品大员,谁会想到纪彬现在的身份会如此尊贵。

    现在也不会有人再去状告纪彬是什么商户,说他做生意不好云云。提起这些,那都是陈年往事,纪彬都快记不起来了。

    要说各处的生意,也就春安城那边没看了,但那边有鲁石带着,又有首饰老梁,酒坊老陈他们没事去看看,一有情况他这边都知道。

    所以也没什么好说的。

    这些账本也都有引娘在看,基本不会出问题,都是认识多年的人了。

    说到春安城,如今春安城平喜楼已经不是平老板的酒楼,而是被老陈盘下来。

    平老板的生意重心还是在汴京,春安城这边也就一个平喜楼,干脆卖给老陈,现在老陈名字都没改,只是准备走中低端路线,平民路线,也适合老陈手头的酒。平老板自然不在乎这个,反正他都已经把店给卖了。

    首饰老梁那,他基本已经不操心作坊的事,从作坊里搬出来,住到幽静的民居。反正他的钱挣够了,老两口安享晚年就好。

    他闺女在邑伊县开作坊挣了不少钱,自然会给老梁分些,当初不是老梁两口子一手扶持,梁家二女儿也会有现在的成就。

    那大儿子大儿媳,以为自己守着春安城的作坊就万事大吉。

    可之后邑伊县生意好起来,还能做宁武道,兴华府的生意,这也就算了,甚至因为离兴华府近,就连汴京江南的生意都能做。两者早就拉开距离。

    老梁就当什么也不知道,好好当他的富家翁,没事约着三五好友钓鱼爬山,不比看他们强?

    这种心态纪彬还是敬佩的,凡事为自己活,肯定能快活。

    春安城那边还有个重要的人。詹明。

    可惜詹明还没回来。

    他从年初二月弄东西去西边,现在还没回来。

    现在都八个月的时间,应该是跑得挺远,但信件一直有来往,估计能在十一月份回来。西边商路刚通,处处都是机遇,,这一趟下来,估计会比较有意思,但挣钱就要另说了。陆运能运多少东西是个问题,成本太高了。

    跟水运相比,陆运确实不吃香,具体的还是要等詹明回来再说。

    而且詹明跟他的棉花生意,今年正是售卖的季节。

    不过今年钱不算多,詹明又一心想捡起先祖走过的西边商路,管得也不是很多,都是交给亲信来办。

    主要江南那边买家他熟,根本不担心有什么有问题。

    邑伊县这边看了一圈,孙旺跟当地牛知县也过来请纪彬吃酒,更有其他作坊老板,商户老板,就差把纪彬留下了。

    还是他说,他要赶紧回家,这次草草吃了杯酒得以脱身。

    但走的时候还有人讲,他们船务司的船模都买不到,想替他家孩子帮忙买点。

    纪彬听到这话,立刻看这人一眼。

    好家伙,又是个用自家孩子当借口,明明自己想拼模型,却说孩子想玩的!他最近已经见多了。

    纪彬只留了句,很快就会送过来,赶紧离开。

    肯定很快送过来,作坊就在兴华府,缺哪的都不会缺邑伊县的。

    回去的时候,陈乙还在感慨∶"东家,您随便提出来的建议,就能卖得那么好,要是继续做生意,肯定能挣更多钱。"

    纪彬笑∶"放心,还会做生意的。"而且还是大生意。

    跟大洋彼岸的人做生意,能不大吗?

    他这次回来,仔细了解所有生意,原因只有一个,他要出海了。在他出海之前,他肯定要把所有店铺都过一遍,能见到的人脉都见一见。到时候就算他离开,引娘也不会太累。

    而圣人同意让他过年的时候再去汴京,原因也是这个。先把家里安顿好,然后再提其他事情。

    他跟圣人为出海已经准备很久。现在天时地利人和,有什么理由不去?

    只要这次出海成功,那就会给真正松动海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到时候离南军国自由贸易的时间就不远了。

    相信以南军国百姓的创造力,执行力,本身吃苦耐劳的精神。一定能避开闭关锁国的坑。

    百姓们也是需要学习,需要开阔眼界的。

    也许纪彬看不到那个时候,但他明白一味严格海禁的危害。所以在他手里,这海禁迟早是要废掉的,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而他代表南军国出海,也就是此行的第一步。

    这次回家把家里大大小小事情全都安排妥当,过年再带着引娘去汴京,年后他就能以南军国的名义航行。

    到时候身边会有出过海的柳卫宏以及他的弟兄们同行,还有柴力陈乙,,江志乌革四个护卫,以及许许多多的兵士。

    那三个传教士,一个古佛国僧侣,则是他的向导跟翻译。

    之前他故意不理这几个人,那都是有原因的,他们想看看蒸汽船,好奇蒸汽船的模样。总要有所付出才行。

    柳卫宏说过,他们这种敢远洋的人,手里或多或少都有航海地图,这就是纪彬想要的。

    而他也要真正踏出那一步。

    朝着大洋进发,为南军国留下他们的海域图!再带着他们的南军国百姓们做出来的商品,流通全世界!

    让南军国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让全世界的知识汇集到南军国,这样他们南军国才能一直进步。

    这次的生意。

    可是天底下最大的生意!

    他们南军国的物件,还不足以吸引其他地方的真金白银?纪彬是不信的。

    纪彬一路骑马到家,纪滦村还是那样热闹,纪宅还是跟之前一样。

    而他的引娘刚好从刺绣坊出来,身边还有几个小姑娘,应当是跟着她的几个小婢女,如今都是小帮手。

    纪彬眼里自然只有引娘的。

    引娘见他回来,惊喜地看过去。

    等众人再看.夫人已经被纪先生抱到马上,两人同乘一匹马,一起回家了!这惹得众人忍不住笑,但心里又忍不住艳羡。看看他们的感情,可真好。

    纪彬没想那么多,他只是想抱抱自家娘子而已,这有什么错吗?肯定没有!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