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9章 第 99 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操心,不然他跟引娘要忙的事太多了。

    私塾来个新夫子的事,也是比较要紧。

    这夫子是万秀才推荐过来的,名叫谷明坤,春安城宁武道人士。

    永义三年中的秀才,今年三十七,约莫是二十五那年中的秀才,已经是十二年过去,今年灰心丧气,估计是准备科考了。

    但宁武道跟之前的邑伊县差不多一样穷,也没什么地方可供他教书。

    大方打听,才知道万秀才考试之后,他在的私塾有个空缺,于是走了六天的路,来到纪滦村。

    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纪彬安排他住在万秀才家旁边的客舍里,那也是处小院子。先休息一下,第二日再说。

    谷明坤带了自己的文章跟课业,只是给纪彬的时候有些嘀咕,都知道纪彬做生意厉害,看文章却不知道怎么样。

    可谷明坤还是认认真真地递给纪彬,不管怎么样,这都是自己的东家。

    其实这些文章,纪彬看过许多了。

    旁边有个谢阁老,还有太子往来的书信,纪彬想不了解都难。毕竟秀才举人们写的文章,多是评论时事,又或者有什么想法建议。

    而这些东西的内核,都在谢阁老跟太子信中,顶多是文章的用词用典比较频繁而已。但提炼出来的核心,却是一样的。

    纪彬只看了几眼,惊奇道∶"谷先生的文章精练简洁,其中不乏亮点,为何不去科考。纪彬又指几处,说得十分详尽。

    谷明坤来不及惊讶,叹气道∶"我的文章连府试都过不了。

    之前说过,南军国的科举制度并非那么完善,因为读书人少,所以秀才们想要科考,经过县试,再过春安城的考试,然后是宿勤郡的府试。

    考过春安城的城试之后,才能保住秀才每月俸粮,这可不是考一次秀才,终身给钱粮。若是哪年不过,朝廷的俸粮就没了。

    保住俸粮之后就是府试,府试过去了再去汴京。

    万秀才三年前过了府试去了汴京,然后名落孙山。

    这位谷明坤是府试都没过。

    怪不得今年灰心丧气,想要认真当夫子了。

    可纪彬却瞧着,却觉得谷明坤的文章是有些章法的,按照谢阁老的话来讲。就算是考上了榜眼,当时的文章看起来花团锦簇神采飞扬。

    再回过头,让纵横官场十多年的人官员来看,其实还是漏洞百出,不过是从漏洞于出的人,选出漏洞百出的人而已。

    当然谢阁老说得话也是过谦,但他的意思很明白。

    科考文章里,一篇之中有一个亮点,那就够了的,要是有三个以上的亮点,科举基本稳。

    纪彬也不知道谢阁老每次都跟他念叨这些干什么,但这些话还是往他耳朵里钻啊。

    反正他现在看着谷明坤所写的文章,还是有可取之处的,甚至亮点不止一处。还是说自己看错了?

    既然是有真才实学的,来纪家私塾启蒙自然很好。

    谷明坤也没想到,他做生意的东家,竟然是能跟他聊文章的,眼睛立刻亮了。说什么都想拉着纪彬多聊些内容。

    但纪彬轻咳了声,开始跟谷明坤说当夫子的报酬,赶紧看清我的铜臭味!不要再问了!

    月钱自然跟万秀才的一样,每月二两,超过二十个学生,超出的部分每人再多一百五十文。可以说报酬很丰厚。

    现在的万秀才一个月差不多拿近四两银子,而且是净落到手里的。

    作为纪家私塾的夫子,一年到头都不用买东西,衣服被褥,乃至吃穿用品,全都有专门的人供应。

    纪彬还跟谷明坤说,不管需要什么,都可以找他的管家林博,很快就会送到。

    纪彬对人客气得很,谷明坤终于明白,为什么万秀才心高气傲,还愿意在这认真教书。

    说到最后,两人已经相谈甚欢,谷明坤的乙号小院已经被收拾得干净利落,以后他要是想带家人们过来住,那也是可以的。

    至于万秀才那个甲号小院,现在则被保留住,毕竟那边科考情况未定。

    现在的客舍则分别安了牌子。

    从左至右,按照甲乙丙丁戊来分,除了丁院之外,每个院子都是两间客舍。

    甲院自然是万秀才宣三姐暂住,乙院则是新夫子谷明坤暂住,丙暂且空着,纪彬原本打算让梁家二女儿二女婿当分坊。

    丁自然是包达一家,他家夫妻两个,再加上自家两个女儿。戊则是酒坊伙计们居住。

    一看到这些院子,引娘他爹宣老爹就会感慨,纪彬让他建这些院子的时候,他真的担心过会空着,没想到竟然有些不够住。

    纪彬都打算把他新买的地也盖上房子了。

    还记得之前买五百亩小麦地的时候,又买了两千亩的山地跟沙土地吗。

    那块沙土地在纪宅的西南方,如今那块地还空着,那边盖起来的话,也不会挡住纪宅前面的视线,只是在侧翼稍前的位置依山而建。

    其实也挺好的。

    但纪彬只是想想,并未动工。现在还不是时候。

    新夫子谷明坤这边暂时安稳,他托纪彬的货郎帮忙送份银钱给家里,他则安心在乙院备课。万秀才还留了自己的课本,好让他知道学生们的进度。这对他来说可太好用了。

    至于私塾里的小书库更是让谷明坤意外,别的不说,单小书库已经够让他欢喜的了。

    纪滦村人知道新夫子已经到了这里,纷纷上门拜会,他们村有两个学生今年都去考秀才了!万一他们家孩子也是这块料呢!

    纪滦村一片其乐融融。

    尹县新开的店铺上。

    家里安稳,之前的生意也安稳,纪彬自然

    这个店铺就在杂货店的斜对门,已经被纪彬租下来,后面还有五个仓库,但这些仓库布置的很不一样。

    里面全都厚厚的稻草铺满整个屋子,连墙壁也是挂着厚实的稻草,用最大程度保持温度。因为这个店铺要卖的东西。就是冰。

    去年的时候,太子就问过他要不要卖冰,但纪彬并未回话,只推脱说明年再讲。

    果然,今年的情况跟去年大不相同,没了禹于那个威胁,只怕太子会在全国各地都设制冰坊,按纪彬的想法,甚至可以设成官坊,让官家来做,开设起来会更便利。

    如果是其他人,可能还觉得把制冰之法给官府会心疼。

    但太子不会啊,说不好听的,南军国未来都是他的,他让官府做,就等自家做。

    而且官府来制冰的好处显然而已,首先硝石矿都不用特意寻找,各地官府还会踊跃参加。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夏日的冰k,会遍布整个南军国。他自然要为以后的卖冰做准备。

    从去年他用硝石制冰之后,家里的冰块都是不缺的,今年估计都不用自己做,只要从官府手中弄到卖冰文书就好。

    大约跟卖盐那种小牌子一样,卖盐叫盐引,卖茶叫茶引。有了这个东西就从官方进来货物。

    不是纪彬自大,而是以太子的性格,这冰引自然有他一份。

    所以杂货店斜对门的铺子,要开的就是冰引店,估计三月底就会有冰可卖,现在只不过提前做准备而已。

    还能把仓库跟门面好好收拾一下,毕竟是卖冰,跟别的东西不一样。而弟弟林豪,就是当这个店铺掌柜。

    只是卖什么他们都不知道,只晓得纪彬确实是要开店的。但以纪彬的名气,就算他还没说卖什么东西,不少人都在登门观望。纪彬卖的东西一定很好!这点谁都相信的!

    五个仓库还在铺稻草,杂货店新招的三个则在培训,这三个学徒都是不识字的。虽说招人的时候有两个童生,还有一个秀才。

    可他毕竟只是杂货店,经过纪彬介绍,还是去了其他铺子当账房学徒。纪彬还是更愿意招些家里贫苦的人。

    毕竟杂货店的活也是把东西搬来搬去,没那么轻松,肯定要吃苦耐劳,还要踏实的人。

    现在杂货店就剩下周账房,李栋,还有三个学徒。

    李栋刚开始还闷闷不乐,当初他跟林博林豪两兄弟一起到的杂货店。

    可他们两个都调到其他地方升迁了,唯独自己还留在店里,虽说这里的日子过得也还可以,手底下还有三个学徒。

    但人就怕对比,比起林博林豪,他怎么就不行呢。

    所以翻过年后,在周掌柜的劝导下,李栋也开始认真看账本,他总要拿出些本事出来。不能兄弟们升迁了,他还留在原地吧。

    纪彬知道这事,并未多说,只要是有本事的,他都会用到,就看手底下的人如何了。但纪彬也嘱托林豪,让他在应聘的人当中留意两三个,过几天就可以招过来,一起收拾几个仓库。

    仓库上绑好稻草,这也是个辛苦活,不能让林豪一个人做。

    林豪原本想做自己可以的,但纪彬显然不同意,也正好锻炼一下林豪的能力。

    新店铺的事正在筹备,以后的林豪,就是林账房林掌柜了。而他哥哥林博,则是林管家。

    两个人的月钱也从之前的五钱涨到一两,若是做得好,纪彬这里奖金也是不缺的。

    这邑伊县里,这月钱已经是很高的了,平日还有米粮肉更是够一家三口吃一个月,多余的他们卖出去又是一笔钱。

    反正两人对月钱十分满意,一想到每个月到手的钱,他们干活的动力就更足了!

    他们努努力,还能在邑伊县买房子呢!这在之前想都不敢想啊。

    纪彬在新店铺操持的时候,也有商户过来问,为什么商会的事要推迟,但纪彬只是笑笑,说了句∶"再等等就知道了。"

    再等等,他们就知道王知县要离任的事,心里自然清楚。

    可是距离纪彬从王知县那知道消息,已经过去十天时间,还是没传出来。看来这次王家十分小心,肯定要等新知县到了之后,才会放出风声。这样也对,毕章人还没来,就容易有变故。王知县跟知县夫人也是小心谨慎的人。

    纪彬把新店铺交给林豪,自己则在家安心等消息。并且还在等人。

    主要是有两拨人。

    一个是无仙城的卢火长,还有那位副火长,年前商议过,自己想资助他们买条新船。不知道他们考虑的如何了。

    纪彬并不在意什么船,只是欣赏这两位有经验有胆识的船长,想要跟两个船长合作。当初约好的是年后,现在正月二十六,都要二月份了,还是没听到消息。可能他们还是想自己买船吧。

    这也正常,两人确实是想买属于自己的船,而且计划了那么久,轻易不改变很正常。

    纪彬并没什么失望的,再去寻寻,总能找到合适的人,詹明那边也在帮他找。现在刚开始,时间还多着呢。

    就在纪彬等着王知县离任,卢火长他们消息的时候。

    先一步来的,却是另一个天大的好事。

    那就是春安城的出入城费取消了!真的取消了!

    新来的刺史办的第一件事,那就是取消这个巧立名目的费用!

    消息被春安城最新刺史派人快马加鞭传到春安城下面各地,不仅如此,就连隔壁无仙城也通知到了。

    甚至派人专门到了荆高庄跟纪滦村来讲。

    特别是纪滦村,找里长说这件事的时候,来人还问了纪彬在不在,知道他在村里,立刻把好消息说了出来。

    纪彬面色古怪,新来的刺史倒是很有意思,竟然还专门派人过来,是不是他们家纳税真的多啊。

    但赶来的纪彬还是客客气气跟报信的人说话,并留人吃茶说话,又给了辛苦钱。

    报信得人客客气气回答,还跟纪彬讲∶"如今的兰阿巷子已经同谭御史治理过得一样,还是个买卖物件的好去处,您家的杂货店,可以继续进货了。"

    哦,继续进货。这是催他去消费呢。毕竟也算个大户了。

    纪彬自然知趣,笑着道∶"不瞒官爷讲,刚听到这个消息,我就已经派人备车马,准备去春安城走一趟,也该买些货物。我们邑伊县的货郎们听到这个消息,肯定对刺史感激不尽。"

    这话不假,从去年六月份开始,他们杂货店就没去春安城进过东西,全靠他跟王知县控制物价,这才没造成哄抢。

    但之前也说了,仓库里的东西顶多维持到三月。

    到时候纪彬的打算,自然是收紧一些,然后等着梁家大女儿搬到纪滦村,以她家的货物当后备。

    现在春安城的出入城费已经取消。直接去兰巷子买自然最好。

    毕意方圆百里,只有兰阿巷子是最合适的地方,虽说被之前刺史韦宏糟踢一年,可家底还在,有现在新刺史的扶持,不出两个月,就能恢复生机,只会恢复到什么水平,那就不好说了。

    报信的人见纪彬极为上道,立刻应和,不过纪彬又问∶"谭刺史,如今已经是御史了?"

    这人笑∶"是了,年后升任的御史,圣人钦点,并且还在圣人身边伺候笔墨。

    纪彬也笑。

    谭清刺史终于不修屏风了,这是好事,虽说他知道谭刺史只是一时落寞,但如今直接升任御史,还是圣人一句话的事。

    估计当初的气也消了很多。

    不过这些朝廷大事离他还是远的。

    纪彬要准备准备,去春安城一趟了。

    不止是给杂货店进货的事,还要押送一批酒送到春安城。

    之前春安城的酸果酒生意锐减,毕竟涨价了嘛,现在估计会迎来反弹。所以提前送过去是最好的,徐杰,鲁石,纪一飞他们也要开始忙了。

    但去春安城,却不止这一件事。

    还有上面提到的梁家二女儿二女婿。

    如果没有取消出入城费的事,那为了规避这些钱,梁家二女儿会带着手艺到纪滦村开个分坊。可如今已经取消了。只怕他们不愿意再来。这倒是个麻烦事。

    不仅是梁家二女儿,还有其他几个小作坊,原本也是说好年后来纪滦村开分坊。如今估计都要泡汤了。

    能像以前安稳赚钱,谁又会跑到外面谋发展呢。

    在他们眼里,开分坊是迫不得已的事,当初只有在纪滦村开分坊,那把货物送到盘临县,送到邑伊县,才没有多余的费用。现在多余的费用已经没了。不如按照原来的模式继续做下去?

    只能说凡事有利有弊。利的当然是费用少了,大家生意都好做。弊自然是他们不愿意动了。

    纪彬要过去的,就是询问这件事。

    看还有没有愿意来纪滦村开分坊的人户,但估约莫是没人愿意来的。毕竟这是个陌生的地方。

    引娘也道∶"故土难离,很正常。"

    引娘隐约知道纪彬的想法,分坊的作用并非只供应邑伊县跟洪玉海所在的盘临县。更有往外面辐射的意思,比如新夫子谷明坤家中所在的宁武道。又或者日常物品匮乏的兴华府。

    当然兴华府可以先缓一缓,但做好盘临县,邑伊县,宁武道的生意,已经足够很多小作坊大赚一笔了。

    可如今事情有变,纪彬肯定要去看看情况。

    无论兰阿巷子的人,梁家二女儿,二女婿愿不愿意过来,都要有个准信。

    纪彬这里很快收拾好行李,带着柴力陈乙一起出发。甚至是个春安城来报信的人,一起去的春安城。这让报信的人十分满意。

    怪不得人家生意做得大啊,新刺史不会多嘱咐一两句,人家纪彬就已经启程动身。这脑子也太灵光了。

    纪彬看了看报信人,就知道他想多了。

    不过也无所谓,能在新刺史面前加印象分,那都是好的啊。

    正月三十,前往春安城的纪彬再次出发。

    就在他离开的邑伊县的时候,邑伊县的新长官已经到了府衙,王知县正在热情招待他。

    而新长官一脸严肃,看着就不好相处。

    王知县倒是不介意,一边给新长官介绍邑伊县的情况,一边多夸了纪彬几句。

    纪彬这个人啊,一个字,好!你在这多待一段时间,就全都明白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