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7章 第 97 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97章

    谭承乐发现的不止这么一点,见到谢阁老之后,更加确定,他在这过得非常舒心。

    纪彬引娘自然安排谭承乐一起住到这个院子里,反正院子够大,他们在一起还热闹。

    估计他们有很多话要聊,纪彬自然不去打扰,平老板则跟柴力住一起,离得也近,随时都能过去。

    谭承乐在这边几日算是感觉出来了,别看纪彬家宅子大,人不多,可里面的下人都是忠心耿耿,除了太瘦了点,别的也什么坏处。

    特别是谢阁老院子里的棉紫,还有她家小姑娘,做事一点也不惫懒,而且很有眼力。现在天冷,粗使婢女总会把阁老常去的几个屋子都烧上炭火,不是还去查看,省得火太大了。就连她家小姑娘也会提醒。

    虽说纪彬引娘不让小姑娘干活,但那个小孩可乖了。

    不仅是棉紫,纪彬家所有下人都是如此。

    等柴力说了这些人的来历之后,谭承乐这才知道,他们之前吃了多少苦,能被纪彬专门买回来,也是幸运了。

    纪彬原本没打算要这么多人,就是看他们可怜,这才多买了些。

    而且他们在纪彬家中,常用的换洗衣裳都有三身,因为纪彬家是最不缺棉花的,他们也有暖和的棉衣穿。

    按照纪彬引娘的话说,一个人才能用几两棉花?就算给全院的人都做一身,其实连十斤都用不到,他不缺这点东西。

    不仅如此,就算在角门的小房间里候着,里面也是烧着炭火的。

    至于吃食也不含糊,除了前几天他们不能吃大鱼大肉之外,以后中午晚上两顿饭,必然是有肉的

    最差也是鸡肉跟鱼肉。

    谁让纪彬从兴华府带回来那么多海鱼海鲜。足够吃用的了。

    至于谢阁老这边更不用说,衣服料子都是最好的,棉花衣服,棉花被褥那都是不缺的。甚至还有块波斯毯,冬日里谢阁老看书,最喜爱这个了。吃食也是精细得很,都是适合老人的食物。

    这里就要说买来的下人了,其中一个下人以前就在厨房帮忙,只是生得丑陋,以前也没掌过勺,所以才被当作低等皮子。

    没想到她一试,做饭竟然还不错。

    这又给她配了两个人手,厨房做饭的都有三四个人。毕竟不仅是纪彬引娘,柴力燕芷游他们,还有家里那么多人。

    真正用人的时候才知道,他们其实买的还是不够多。但现在还是足够了的。

    反正语承乐看着就尚得人家夫妻俩个把家里打理得非党好

    若是走出宅子,左边就是马球场,马球场另一侧则是私塾,现在私塾暂时关门,其中的万秀才要等到开春后去春安城考试。

    若是考的成绩足够好,那就去宿勤郡,一路考过关了,还能去汴京。

    所以今年的私塾,估计要推迟一段时间才能开门。但里面所有学生跟学生家长都是不着急的。他们也想让万秀才考上举人啊!

    只要能考上,那他们就是举人的学生,可比秀才学生好听多了。

    不过这都是年后的事,暂时不提。

    可私塾的钥匙却在谢阁老手中,别忘了,这私塾里面可有个小书库,里面有谭刺史,房知府,还有纪彬从各处买来的书。

    全都在小书库里。

    这对谢阁老来说跟宝藏差不多,虽然很多书他都看过,但不妨碍再看一遍。

    所有谭承乐说谢阁老过得好啊。比他爹在宫里修屏风好。

    现在还是年前,纪滦村的百戏游人也多,到处都是欢歌雀舞,谭承乐说是陪着谢阁老去看戏法,其实自己高兴得不行。

    反正挺快乐的。

    谢阁老本身就是个能安心享受的人,他再担忧京城也没办法,还是好好享受当下比较好。

    在看戏法的时候,听着周围人讨论八卦,谭承乐跟谢阁老更加明白纪彬在村里人心中的地位。那两个作坊,如今就是纪滦村的定海神针,再加上一个私塾。无论男女老幼,都能在纪滦村找到事情做。

    实在不行,你去他家地里帮忙都行,他家可是从来亏钱工钱的,这在十里八乡都很出名。

    要知道其他东家,总会想办法克扣一点,可纪彬完全不会,他没事还愿意给赏钱。

    当然也不是没有节制的给,他们都说纪彬的眼睛雪亮,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谭承乐还遇到两个双胞胎兄弟,叫林博林豪,这几天在纪彬家客舍住着。他们是一对孤儿,被县衙不入流的小吏帮扶着长大,现在在纪彬家的杂货店做事。两人提起纪彬,那都是一脸仰慕,还说要给纪彬东家做一辈子的工。

    两人中的哥哥林博最近在说亲,对方一听他在纪彬家做事,那都是愿意得不行,可见纪彬在邑伊县的名声有多好。

    但谭承乐好像在纪彬那听过林博的名字,打算让他到宅子里做个内管事,不知道他愿不愿意。反正按照这会两兄弟的情况来看,估计都是愿意得不行。还会觉得很光荣呢!

    也是,纪彬这么好的东家确实很少见。

    至于刺绣坊,酿酒坊的人更是不用说,哪个不是夸的。

    就连附近靠着纪滦村富裕起来,养牲畜的,也是觉得纪彬太厉害了,不是纪彬带着大家赚钱,今年的日子怎么会这么好过。

    等提起棉花,那更是吹到天上去。

    但纪彬却值得这么夸赞,带着一个县的棉花去不踩坑里,精准避开所有雷,这种人还不值得夸吗?

    谭承乐彻底放心,等回去之后,也能给太子,他爹,还有谢阁老的儿子谢叔叔一个交代。他还见过谢叔叔没事摸眼泪,就担心他爹吃不好睡不好。谢叔叔还因为被其他人看得严格,谢家都不能过来找人。这次让大家放心好了!

    谢老他过得真的很好!真的不用放心!他说的那些话绝对不是让我们安心才说的!

    但除了吃吃喝喝之外,其实他们还有另一件事要做。而且是很重要的事。

    从去年提出来,一直到今年还在做事的事,种棉书。

    如今在太子的提议下,准备把这本书改名,改叫《焦氏棉》,也是当初太子给焦家棉花命的名字,更是让焦家人死心塌地为太子办事的名字。

    谭承乐稍微休息两天,从十二月初八开始,由谢阁老牵头,下面带着纪彬,谭承乐,平老板,还有焦十一,焦十五。

    他们六个人开始做这本焦氏棉的收尾工作。

    跟着谢阁老一起做事,纪彬才明白科举榜眼,曾经阁老的厉害之处。

    无论遇到哪方面的情况,谢阁老都能引经据典,找出合适的处理办法,而且书上面的批注,也是极尽详细,一件物品在各个地方的名称,称呼不同,也会标注上去。

    势必让所有看到这本书的人,都能快速掌握种棉知识。

    要让纪彬说,这本书能被谢阁老做出来,也算幸运。

    如果是他来做的话,可能不会有这么典故,也不会考虑那么周全。

    只是他提议让书里配上插图,也算被谢阁老大夸特夸。

    这些插图由太子提议,让南军国各个地方种棉的人画出来,而且画了不同阶段的棉花情况。画了之后,这些图都被寄到焦十一焦十五手中,由他们稍作诠释,再到谢阁老手中。

    他们两人只知道这位老先生是请过来做事的,却不晓得他真正身份,只觉得这位老先生的字太好看了!

    而且说话言简意赅,他们私下还问纪彬,请这位博学的先生来做事,肯定花了不少钱吧。

    纪彬听了只是笑,这位可是花多少钱都请不来的。

    不过一起做事的时候,谢阁老夸道∶"你们二位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来做这件事,实在不容易,而且对种棉了解详细,以后必然有所作为。"

    这话说得焦十一焦十五都不好意思了!

    不过这一年来,他们确实都在忙这件事,写种棉书说起来简单,但很多东西都要一点点琢磨,稍不留神就会漏写什么东西。

    反正确实艰难就对了。

    两人现在也住在纪彬家西院,现在条件也比之前要好很多,也更能专心做事。

    好在现在到了收尾阶段,再有两天功夫,这本焦氏棉就要成了!到时候有谭承乐的人直接送到汴京。

    别看现在天寒地冻,货物都停住运输了,可他们自有渠道送信送书,务必在年前送到太子手中。等这本书由太子呈给圣人。

    那不管是禹王,还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人,都会闭嘴。

    也是明年做个好的开始。

    打过年的,圣人也想听个高兴的事啊,就算他不愿意为百姓做这种事,但不代表他不愿意看到种棉书的出现。

    毕竟他也明白,这书发到全国各地,会带来什么样的轰动。在他百年之后的史书上,又会写什么样的一笔。

    如果是年轻的时候,圣人并不会在意这些。

    可他老了,他考虑的越来越多,有时候想求神拜佛多活几年,有时候想自己的皇陵修得是不是不够好。

    再有时候还把史官招过来,问问他都写了什么。

    等殿里只剩自己,还会去看看谭清修屏风,没事笑几句做的丑,然后再独自回到宫中。他真的老了。他也知道自己老了。所以他很在乎史书上说什么。

    这本焦氏棉的出现,会让圣人欣喜的。

    他们在忙种棉书的事,柴力陈乙在训练小厮们,让他们熟悉周围环境,遇到事也不会慌张。

    引娘跟要做的事更重要,那就是分配活计,幸好有燕芷游在旁边帮忙。

    他们纪宅现在一共有五十一个人。

    引娘算出来的时候,自己都吓了一跳,家里竟然住了这么多人。

    不过想想也是,前院的陈乙跟九个护卫,还有十五个小厮,再有两个小孩,一个八岁,一个九岁,现在都跟着陈乙在住,这就二十七个人。

    也是她家足够大,住了这么多人也不嫌拥挤。

    后院则是十个粗使婢女,还有纪彬引娘,柴力燕芷游,谢阁老,谭承乐,平老板,焦十一焦十五,再带三个小女孩,一个在叫棉紫的粗使婢女那,另外两个则在花园跟着其他几个婢女住。

    还没算谭承乐过来时候带的小厮随从。这加起来,正好二十四个人。

    当初还有人说他家盖得太大了,这叫大吗。

    若不是家里足够大,住的地方都没有,就跟自家那十间客舍一般,现在基本上不会闲着。

    引娘每次操持这么多人的吃喝都不是轻松的活计。.不过家里储备都很足,只要每天过去看看就行。

    至于活计的分配,也在这几天里摸索出来。

    先是前院,大门是不用人的,毕竟不常开,只有东边前后两个角门,再有西院旁的角门。这三个门敞开,每处安排三个小厮,也负责角门附近的打扫。

    还有六个人,两个负责马房,其他四个没事的时候打扫下前厅跟书房,剩下的时候听着差遣就好,这四个也是在盐场做过事的,身体比其他人强壮些。

    这种活对他们来说都很轻松,毕竟在兴华府吃过的苦,别人都想象不到,特别是盐场的四个人,每日都觉得自己做的事太少,还抢着干活,唯恐这是一场梦,自己其实还是在盐场里。

    就算是梦,也希望这梦长久点。

    最后那两个小男孩,一个八岁,一个九岁,看起来都跟五六岁一样,当初买下他们,就没指望他们做事。

    也许别人可以没有心理负担地让这个岁数小孩做事,可纪彬却不忍心,只让他们跟着陈乙。可他们许是愧疚,没事的时候就帮忙扫扫落叶,还会帮着跑腿,看着非常努力。

    这是前院的情况,虽然人不算多,但他家人口简单,其实没那么多事要做。

    后院主要是东西两院还有花园。

    西院就是棉紫在管,不住人的院子不用怎么打扫,住人的也就是柴力院子,跟可为院,谢老院子。

    现在谭承乐带了两个随从,他们也能帮着收拾。柴力院子则是东院的两个婢女帮忙打扫。

    西院附近的大厨房则有四个人,四个人负责宅子所有人的饭菜也只能说刚刚好。不过客人来得多的话,纪彬引娘会再请人来帮忙,他们只要负责日常饭菜就行。

    东院就是主院,这里的两个婢女也是从盐场出来的,皮肤很糙,身体瘦弱。在纪家养了几天,竟然好多了。

    她们两个基本都在主院做事,每日去两次柴力院子帮忙打扫,但柴力作风极好,其实并不需要怎么清理。

    而且还有燕芷游会过去布置,做的事也不算多。

    至于主院这边,纪彬引娘都和气,也不是事事都要人照顾,大多时候他们两个就顺手做了,而且不需要人伺候,也不喜欢别人待在两人身边。

    这两个婢女原本还有些怕,相处几天后就知道,这恐怕是她们能遇到最好的主子了。原来真有这种待人如此和气的主人家。

    所以她们两个十分珍惜在主院做事的机会,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

    毕竟连浆洗的时候,夫人都让她们用热水来做,还买了很好的护手油,护脸油,让她们可以养养被盐水损伤的皮肤。

    最后就是后花园,花园安排了三个人,专门捡叶子,打扫卫生。当初种的花草都是好打理的,如今又是寒冬腊月,需要做的事并不多。

    园子还有两个小姑娘,一个十岁,一个十二,她们两个跟扫园子的粗使婢女关系不错,所以就跟了过来。

    这些事她们俩也主动在做,不过引娘怜惜她们,有时候还会喊她们俩来自己这边吃点心,也不太让她们做事。

    按照纪大哥的话说,白养着也无所谓,一个小孩能吃多少饭。他们现在养得起,就当积德行善了。

    也是这样的想法,整个院子十分和谐,每个人都努力做自己的事,纪彬打算过年的时候给他们包些红包。

    要知道就算买来的人,那也是有月钱的,没几个抠门主家会省这个钱,就是看给多给少。这几天因为外面有百戏游人,引娘提前少支取了点钱给到他们,也让休息的人能出去看看。但他们显然不敢出去,应该是在兴华府被打怕了,谁都不敢踏出家门一步。生怕下一刻就再回到地狱中,也只有小孩胆子大些的去瞧瞧。

    纪彬跟引娘并未说太多,他们见过这些人之前的处境,现在怕是也正常,慢慢生活生活就好了。

    引娘安排好这些事,也给纪彬看了眼。纪彬并不在意,他都听引娘的。

    日子一天天过得很快,他们的焦氏棉预计几天可以完工,三稿都已经成了,今天开始抄写,抄个三四本,然后送到太子手中,现在十二月初十,晚上让人快马加鞭送过去,年前肯定能到。

    纪彬打算继续去谢阁老院子里忙,如今的这个院子被改成可为院,取了大有可为的意思,也不会知道是不是在暗指谁,反正纪彬当不知道。

    还是纪彬家宅子第一个有名字的院。

    至于主院的名讳纪彬还没想,反正是主院,大家都这么喊。

    只是刚在花厅吃了早饭,就听下面小厮来报,说是荆高庄的荆姐过来了,请主君夫人去侧厅谈事。

    这么早过来,纪彬跟引娘也没想到。现在现在是年前,是不是有什么事?

    纪彬引良立刻去侧厅。

    平日谈事很少用到正厅,那里跟家里大门一样,都是个门面,谈事主要是在侧厅,小厅,书房

    移

    侧厅里,荆姐还带了三四个人过来,这会都坐在位置上喝茶,有些人还手足无措。他们也来纪彬家好多次啊,怎么这次还有下人上茶的。

    这厅堂上还放了个怪模样的机器,显然是荆姐带过来让纪彬看的。

    荆姐见到纪彬就道∶"我记得你这里有没剥过种子的棉花,是吗?"

    纪彬点头,又看看机器,一个不敢置信的念头升起。

    "不会吧,荆姐,您做出来了?"引娘也惊声道。

    纪彬想要纺织棉花机器的事很多人都知道。

    当初詹明去江南那会,还专门寻了很久,但就是没找到。所以这事不是秘密。荆姐会知道,更不是秘密。

    纪彬想要的机器,不是现代意义的机器,而是早期纺织机那种,只是纺的不是蚕丝,麻布等等。而是棉花。

    荆姐也是难掩喜色∶"是,这就是纺织棉花的物件,按你们的话说,这就是机器。""最重要的是,这个机器可以剥棉籽,我们试着做了几次,只是手头没有棉花了,所以过来找你。"荆姐越说越快,"这东西不仅可以剥棉籽,还是能把棉花变得更蓬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