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7章 第 67 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里长见纪彬心里有数,也就放心了。

    总觉得纪彬现在越来越深不可测,也不知道他怎么长的,明明之前看着还是个普通人,自从分家之后,愈发不同。

    里长又问∶"那涨价的事?"

    "运到更远的地方,涨价肯定是要涨的,毕竟他们还要赚钱,而且两边涨价还算合理。"纪彬道,"离得稍近的无仙城涨五文,稍远的宿勤郡涨十文,也都在各个地方的消费水平范围内。"

    毕竟他们这酒定位就是便宜酒,若是涨价太多,也没人会买。

    纪彬又道∶"等他们那的酒商估算出数量后,肯定会跟春安城分店联系的,到时候咱们看看每月要增加多少斤的酒。

    里长一个劲地点头。

    不过心里还是说不出的滋味,他当初最嫌弃的酸果酒,如今竟然是挣钱最多的。

    像黄桂稠酒那样的酒虽然好,虽然贵,可到底保质期短,不方便运输,本地喝喝也就算了,数量根本提不上去。

    黄米酒又是个罕见的廉价酒高价格,上限也就在那。

    唯独酸果酒是不同的。

    里长拿着账本离开的时候,下意识看了眼纪彬,又看了眼木石桥对面的四百亩棉花田。也不知道这棉花田,又能给他带来多少收益。稍微想想就知道,肯定是一笔巨款。

    但里长现在已经不会嫉妒了,有多大的能力,就赚多少钱。这个道理,他早就懂了。

    在酸果酒悄悄增量的时候,从邑伊县到纪滦村的路已经开始修了。

    虽然现在还看不到柴伯父,蔡运跟宣老爹,但相信等到年底,这段就能修好。年底能修好已经是快的。

    所以纪彬才感谢王知县先修他们这条路。

    不过纪彬觉得,可能跟酿酒坊跟刺绣坊交税挺多的原因,不单单因为他上次帮了忙。

    不管怎么样,能修路,那就是好事!天大的好事!

    当初柴伯父请宣老爹一起修路,在别人看来可能是苦差事,但他们是不用亲自动手的,一定要说,他们相当于技术工,只负责技术,不负责下力。

    柴伯父修过不少路,宣老爹熟悉这段路况,两人合作当然不错。

    只是他们都在忙修路的事,纪彬心心念念的马球场蹴鞠场,只好找了旁人做,好在都是宣老爹柴伯父相熟的,平时再来照看一下,也不会出事。

    他们两人这样忙,蔡运可能没之前那么专心。

    因为九月份,就是他跟柴巧晴成亲的时候,他们定下的日子是在九月二十八号,是柴伯母跟蔡姐姐算过的好日子。

    虽说有蔡姐姐跟柴伯母操持婚事,但蔡运同样还是要忙的。

    所以最近看到蔡运,总觉得他面带红光,一看心情就极好。毕竟要成亲了啊,还是跟他喜欢的人成亲,这心情能不好吗。

    好在蔡姐姐在夫家松快许多,能腾出手帮蔡运操持婚事,不然估计要忙得更厉害。

    当初蔡姐姐因为婆婆的事跟王家老大起争执,之后这王家老大终于看出来自己母亲有多偏心,那愚孝的劲才没那么狠

    蔡姐姐自己也立起来,靠着刺绣手里也有些钱,就算她婆婆隔三差五问她收入,蔡姐姐也咬死不说,就算出门了,也把钱换成银票带身上。

    那婆婆翻了几次柜子,全都被蔡姐姐指给王家老大看,这王家老大气得去理论。但他娘肯定不承认,甚至打算反咬一口。

    蔡姐姐还是伤心,但也不是那么无助了,他们说他们的,她做她的,她挣的钱就是自己跟孩子的。

    许是蔡姐姐的态度,让王家婆婆也没那么拿捏人了。

    如今快一年过去,蔡姐姐显然已经知道怎么对付她,毕竟自己手里有钱,那就有底气。

    现在帮弟弟操持婚事,也是让她心里畅快的事。

    说起来若不是弟弟的朋友,若不是弟弟的未来娘子家里,她还没有现在的日子。于情于理,她都会把这桩婚事办得漂漂亮亮。

    其中的新娘服,就是蔡姐姐准备的重中之重,原本她想掏些钱,但蔡运早就把需要的银子准备好了,根本不让蔡姐姐自掏腰包。

    这里面还有引娘做得好事,算是给蔡姐姐只算了成本价,让刺绣坊最好的绣娘来做给柴巧晴家的新娘服。

    说起来,那花样跟之前送去王家的,正好是一整套。虽说单拿出来也可以用,但这一套更好看了。

    巧的是,柴家也找了王家那套新郎服的绣样,她家亲自来绣,肯定比王家大女儿的还要好看,

    可见两家对婚礼都十分上心。

    反正这些事吧,修路的时候蔡运就不紧盯着了,可有柴伯父在,他该学的肯定没少学。估计跟着做个几年,就可以自己带着人修路。到时候也能在衙门里谋个差事做。毕竟修路建桥这手艺,在哪都能吃饭的。

    蔡伯父还说,以往四五年能有一桩修桥事情做就行了,这一年就建了两个,也是蔡运学习的好机会。

    更不用说这次邑伊县拿到拨款,可以修很多路。这要是学不出来,柴伯父估计要黑脸了。

    路在修,田也要种。

    七月中旬一过,棉花的花苞已经长出来了,按照焦农人说的,剪了瘦小干枯的,然后长的最高的也剪掉。

    棉花是不能过高的,长太高就会流失过多的养分,只要长到合适的高度,剪掉长不成的骨朵,以后开出来的棉花才好看。

    纪彬以前在电视里看过棉花在地里的样子。

    不过那是大型联合收割机,一排下去,要多帅气有多帅气。

    现在他这四百亩地,也就只能请人来摘棉花了,给的价格也不会太低,总归是有人愿意来的。但他们村里人少,能腾出手的人也不多,估计还要请外乡人。纪彬自然不介意。

    等等,怎么就开始畅想摘棉花的场景。明明现在棉花还没长好,再等等,再等等。

    七月下旬,詹明也从外地回来,在春安城家里没待两天,就来纪滦村了。他这次是从苏杭回来的,还带了那边时兴的首饰跟布料。

    詹明也看出来了,给纪彬送礼物,他可能一般般,但给引娘买,那肯定没错。

    苏杭那可是锦绣之乡,带回来的布料定然是极好的。

    怎么说呢,引娘现在的衣裳首饰,放在宿勤郡,那也是不输人的。

    纪彬带詹明在客舍住下,就听詹明道∶"你是不知道,南军国各地种棉花,都快种疯了。""但有一半都是没成的,要么被骗,要么找的地方不合适。反正赔钱的人是大有人在,有些人赌这棉花能种成,竟然卖儿卖女,实在是脑子有病。"

    詹明毕竟是在外跑了一大圈,知道事情更多点。

    因为去年棉花的价格,让不少人都心动了。可这是种地,成不成也是要天时地利人和的。

    就是让最老成的庄稼汉过来,他也不能保证种下一定能收获。谁知道会不会碰上什么天灾人祸。

    再说还有人浑水摸鱼,骗了不少钱财,如今各州府都在尽力搜查。可听说这些人已经躲到邻近的海岛上,也不知道人去哪了。

    詹明小声道∶"我们这隔壁的兴华府不是临近大海,咱们宿勤郡又住着禹王殿下,听说上面要派他去搜查这伙骗子,毕竟这群骗子少说骗几十万两白银。可不是银票,是真的白银。"

    纪彬愣住,他知道外面为棉花疯狂,但竟然疯到这种程度?用假种子骗人这种事,都能扁几十万两白银?银票可以作废再来,白银若是流出来,那可不是好事。

    怪不得是大案了,主要是涉及的人一定很多,像他们隔壁村黄夫人黄老爷这样的,肯定有很多。黄家经过这事都元气大伤,更不要说更穷一些的人家了。

    这禹王他也是知道的,早在去年的时候,就听如意楼柳掌柜讲过,这禹王刚来之时,还引得不少人往上靠。

    如意楼柳掌柜还拿着问题试探过他,要不要靠近禹王。

    但纪彬跟如意楼真正东家的意思都一样,那就是禹王到他们这种穷乡僻壤,定然不是自己来的。估计是跟太子斗输了,这才来这边避风头。

    可如今他要借着棉花种子骗人的事挣份功劳,然后回京?

    纪彬刚想到这,下意识觉得好笑,自己想得真的太多了。这不是他操心的事。

    若这禹王真的能追回银子,那对大家来说都是好事。至于他跟太子之争,也不是他们这种小人物能管得了的。虽然他对本朝太子印象确实不错吧,但这不是他该想的。

    还是着眼他的四百亩棉花地吧。

    今年价格肯定不如去年那样好,可也差不了太多。

    一个是知道棉花御寒效果很好的人更多,另一个是种棉虽然是热潮,但有一大半人已经倒在热潮下面。

    所以今年的销路肯定很广。

    詹明说完这些,不好意思道∶"我这一出去又是几个月,全靠你看着棉花田了。"

    纪彬摆摆手∶"我在这都没事做,你来了,咱们大眼瞪小眼吗。"他俩都不是会种田的人,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更好。他跟詹明擅长是做买卖好吧。

    自从詹明一来,纪滦村的人都知道,他家这棉花收获季节差不多要来了。

    可最近也是田地收获的时间啊。

    今年虽然不如去年那样丰收,但也是不错的,各家各户都忙着收稻子,就连去刺绣坊闲聊的人都很少,多是在家忙农务。

    纪彬棉花田这边,也只要花一天十五文的价格请人了。毕竟农忙的时候,这个价格还算能吸引人。

    纪老爹更是两头忙,他家田地本来就多,好在其他儿子也多,忙完稻田忙棉花,硬生生累瘦好几片。

    纪彬看着,只让引娘去联系上次来卖猪的老汉,让他宰头猪过来,给纪老爹送过去。给了纪老爹,那里长,包达,李裁缝,还有宣家岳父岳母自然不能少。最后再留个好肉送到修路那边,给柴伯父跟宣老爹他们吃。

    送完之后纪彬还柴力他们试图辩解。不是我家吃肉多啊!是真的要分给很多人!

    但这都是借口!

    十里八乡都知道因为你家爱吃肉,周围都发展起养殖业了好吗!

    算了,纪彬懒得解释。

    他带着柴力,詹明,没事也在棉花田里转,看看有些干枯的花苞都给取下去。

    再进入八月,能来做活的农人就更多了。而且到了八月之后,看花田里几乎一天一个样,有些早熟的棉花都能开始摘了。

    只要是花朵绽开,完全绽放,那就是可以采摘的时候,这会棉花枝干也没那么多水分,懂技巧的,稍微掰一下就能掰下来。

    像盛开的棉花朵,直接把棉絮抽出来就行,反正不同的花朵,还有不同的采摘方式。反正焦农人在信里是这么讲的,至于再具体的内容,那说起来可太复杂了。

    总觉得焦农人留下来的怎么播种的书,还有纪彬记载的资料,再加上来回的书信,真的够出一本棉花小集的了。

    基本就是教怎么种棉花的。

    焦农人甚至也在考虑这件事,还在信里问了纪彬的看法,等他给本家写信之后,看看能不能写下来。

    纪彬回信也简单,说他们这里的经验可以供宿勤郡这边参考,如果真要写的话,应该收集十几个焦家人的经验,那样写出来的东西,肯定会流芳百世。

    是的,纪彬用了流芳百世这四个字。

    但著书这种大事,写的还不是胭脂银粉话本,而是专业的农业书籍,用流芳百世来说,只怕都轻心。

    焦家若是真的能做出这样的书,只怕在汴京也有一席之地,再也不会受人胁迫。可这事定然要低调的,做不成之前不能乱讲。

    焦农人有这个想法,一个是觉得教导各家种棉花的时候多有不便,另一个是觉得,再过几年这种棉技术也是瞒不住的,写不写书,其实差不多。

    可真写成了,只会对焦家有利。

    若是在起个《焦氏种棉》,这样的名字,那效果更好。

    反正焦农人那边还在等回信,纪彬这边只管收棉花就好。

    真开始收棉花,纪彬才知道里面的辛苦,他雇了二十个人来摘棉,每天早上太阳起来摘一遍,傍晚摘一遍,尽量不让刚张开花朵的棉花上有露水,否则都是影响棉花质量的原因。

    纪彬还隐约记得,一定要在雨天来之前把棉花收完,不然这雨水一下,棉花就完蛋了。

    所以摘棉的事,重之又重。

    一听纪大哥这样说,引娘都有些想帮忙了。

    但她袖子还没挽起来,就被纪彬拉过去,笑着道∶"你去做什么?回头手指再受伤了。"

    引娘立刻摇头∶"不会的,我在娘家也做过农活啊。"

    纪彬却不停,捏住她手腕,开口道∶"你看你的手,现在还能做农活吗?"

    平日里各种擦脸油擦手油养着,引娘的手早就嫩的跟豆腐一般,平日里最累的活就是打算盘。这就不是做农活的手了。

    他们在这小声说话,引得不少人羡慕。看看人家小夫妻的感情,多好啊。

    引娘也仔细看了看她的手,不过是养了一两年,好像真的不想做活的事。她还在犹豫,纪彬那边已经招呼人去摘棉了。

    詹明也下了地,不管会不会吧,反正试了再说。

    因为纪彬这里缺人,酿酒坊不少小伙子们也过来帮忙,反正酿酒之后还有点时间。纪彬也不白嫖他们的劳动力,但凡过来的,都会给相应的工钱。

    这样一说,大家摘棉的动力就更足了。

    纪彬见引娘确实想去玩,只让她摘些简单的,随便玩一玩就好。

    詹明看着纪彬,忍不住啧啧道∶"就应该让平老板,老梁老陈他们看看你的模样。

    纪彬懒得理他,开口道∶"你连个对象都没有,还来嘲笑我?"

    ???

    这话伤害性不强,侮辱性极大。

    但纪彬身边的詹明,柴力,都没娶亲啊,一句话伤害到两个人,也是很厉害了!

    就在纪彬带着人奋力采摘棉花的时候,却接到另一封信,还是詹明口中的平老板寄过来的。这信的内容让纪彬面带古怪,看着自家田地里奋力采摘的场景,下意识去问纪老爹,这么摘下去,还要几天时间能摘完,最近会不会有雨。

    纪老爹道∶"如果全力采摘的话,大约要三四天。最近七八天里,都不会有雨水。

    这也还行?

    纪彬又看看平老板的信,无奈道∶"那咱们摘棉的活动,可能要慢一点了。

    慢点?为什么?

    别说大家奇怪了,就连纪彬也是无奈的。

    纪彬看着引娘,柴力,詹明。估计也就他们三个能懂自己说什么了。

    "平老板说,春安城的贵家公子小姐们,想要看看棉花是什么稀罕物,准备过来办雅集,来这里''围山而坐,尽情豪饮''。"

    说人话就是,贵家公子小姐们显得没事于,要出来旅游了

    而棉花正是稀罕物,选来选去,可不就选中他这里。大家要过来喝喝美酒聊聊天踏踏青!

    所以这棉花要摘慢点,否则贵家公子小姐们,可就看不到这么多棉花的盛况了!

    平老板在信里说,春秋之际,就是他们办雅集的时候,平日里什么都玩够了,就看上今年时兴的棉花。

    这整个春安城下面,也就纪彬这里的棉花种的最好,他也跟纪彬最熟,所以平老板要带着大家过来了!

    雅集就是文人雅客的聚会的意思,但渐渐变成贵族子弟游玩的名头。毕竟雅集说起来好听些。

    而且信上还说明,在他接到快马加鞭书信的时候,就说明平老板跟那些贵家公子小姐们出发了,让他准备好接待!

    世上有这样的损友吗?找了一群祖宗过来旅什么游!他家是正儿八经的小农产业好吗!不搞什么网红经济,也不搞招待行业。

    话是这么讲,可纪彬也明白,若是这雅集能成,他一直想要的纪滦村品牌,也就会彻底打响。有品牌效应的东西,那可太好卖了。

    他在自家酒上写纪滦村的名字,刺绣也打纪滦村的招牌。这是他爱纪滦村吗,不,这是他给自己立品牌啊。

    怪不得说外面棉花火热,能热到这种程度,也是少见。

    现在的棉花对很多人来说,就是新奇有趣的东西,所以才会吸引人过来。

    詹明忍不住道∶"他们闲得没事,所以过来做雅集?这不是耽误挣钱吗!"

    纪彬非常同意,其他地方被选中做雅集,可能会非常开心,也就纪彬跟詹明觉得耽误挣钱。

    可想想雅集能带来的好处跟名气。别说了,不就是招待吗,招!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