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章 第 65 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65章

    黄家在邑伊县也算大户人家,他们家被骗的人让不少百姓都在议论。

    甚至纪彬跟柴力去邑伊县杂货店的时候,都听到不少人在说这件事,特别是邑伊县的货郎们。他们消息最是灵通,知道的事情也多些。

    反正听起来跟柴尺讲得差不多。

    因为棉花种子被骗的事,黄家派人去纪滦村偷学种棉手艺的事,也被不少人说起来。毕竟谁让黄家跟纪滦村都让人瞩目。

    黄夫人怎么也没想到,以为派人去纪滦村的事都已经过去了,怎么还被提起来。这让她再次没脸,气得好几天都没吃下饭,就连家里生意也松手了。可见这次是真的被气得不轻。

    但被骗这事报官其实也没什么用。

    整个邑伊县里,被骗的不止她一家,王知县早就把这件事上报给春安城。

    好在春安城回的消息也快,说是很多人家受骗,会一起处理。

    可根据货郎们说,这些人的手法一看就很专业,估计不是头一次做这种骗子的行当.

    他们这些人骗钱之后,就会立刻去隔壁靠海的兴华府,从那一路坐船往南,随便到管辖不严的码头下船,之后改头换姓拿着骗来的银子大肆吃喝。

    这种团伙作案的,基本上不会让你抓到尾巴。

    毕竟一艘小船到了茫茫大海,这可太难抓了,沿岸又有那么多码头,谁又能知道他们在哪停下来。

    所以这种骗钱骗物的团伙,赃款大概率是追不回来的。

    当然,这也是货郎们的猜测,毕竟之前很多骗钱的,都是这么操作。具体能不能抓到,还要看衙门的。

    纪彬听着,却觉得他们说得有点谱。毕竟能骗到那么多人,肯定不是一般的诈骗。

    不过黄家怎么样,跟他也没关系,他现在都把篱笆做好了,在自家田地周围两边建好。靠着山脉的一侧不用围,靠近自家水源土地的也不用围。只有靠近黄沟村的才给挡着。

    原本以为跟黄家还有争执,谁承想他家就这么败了。

    不过也能看出来,似乎整个南军国都在为棉花疯狂,怪不得棉花价格会降低得那样快。在纪彬记忆里,他那个时空的宋朝之前,是没有棉行业的,只有丝制品跟麻制品。可宋之后很快的时间,棉就发展开了。

    估计就是因为这东西确实好,跟以后的土豆红薯玉米一样吧。好的东西,都会发展得很迅速。

    纪彬不再想黄家的事,但消息却一直往他耳朵里钻。没办法,这刚入夏,大家也没事做,总是要闲聊几句。

    听说那黄家因为被骗的事,家里闹得一团糟,因为当时验货的时候,是黄家老大验的。黄家老二借着这个事一直在埋怨,试图要彩帛店的管理权。但是老大也不是什么好相处的,肯定不给。黄夫人又卧病在床,根本管不了。黄老爷流连花柳,根本不回家。

    棉花种子,把黄家弄得支离破碎,毕竟没事的时候,自然一切太平,一出事,大家肯定能跑就跑。

    也算她家没事爱算计人的报应吧。

    听说邑伊县又开了家彩帛店,趁着黄家混乱,算是生意还行,至于后续,那谁也不知道。

    纪彬听完八卦,杂货店的账本也已经对好了。最近来看,那是没什么事。

    不管进出货物还是买卖东西,那都很顺畅。

    但是纪彬来的时候,只看到周掌柜,还有林博林豪两兄弟,还有一个叫李栋的,却不见人影。问了之后,林博立刻道∶"今日是他休息。

    休息那就没什么了,纪彬也只是问问。

    最近杂货店里还是在收各种山货皮货,皮货是一年到头都在收的,现在五月份,又到皮货便宜的时候。

    等到冬天再送到春安城,那又是一笔银子。

    而且今年送皮货的人明显更多了,估计是他们杂货店收皮货价格公道的事也传了出去。等到年底的时候,这都是钱啊。

    纪彬放下账本,又去另外三个仓库看看。现在一共租了五个仓库,可以说地方很充足了。

    而且杂货店的利润,已经从每月差不多十两,涨到十五两。这可太不容易了。

    纪彬笑笑,又看了眼林博林豪这俩兄弟,他们很珍惜在这的工作,货郎们也更喜欢他们俩。

    杂货店平稳运行就行。纪彬也就放心了。

    他在想另一件事,那就是引娘生日怎么办。

    去年他送了匹小马,又办了宴席。那今年怎么办。

    今年是引娘十六岁生日,送什么好呢。现在已经是五月初七,还有十一天就是她生日。又一年了啊,过得还挺快。

    纪彬心里在盘算,忽然想到引娘最近对点茶很有兴趣,要不然寻摸一套好茶具?或者去隔壁兴华府看看海珠?

    这也是黄家的事提醒他了,隔壁的兴华府靠近大海,那里的珍珠应该不错,若是挑一串浑圆漂亮的给引娘当手串,应该还不错。

    听说上次孙旺家招待知府跟刺史的海鱼,就是从兴华府买的。

    有机会去那边看看也挺好。

    不过兴华府不如他们这边太平就是了,如果去的话,还要雇两个护卫。

    既然有这个打算,纪彬先是写信托春安城老梁去寻茶具,但兴华府那边没什么人脉,只好把去那边买珍珠的事按下,同样让老梁帮忙寻摸一下。

    说起来,如今做首饰胭脂的老梁,已经靠着纪彬邑伊县,还有洪玉海盘临县的生意,混得非常不错。

    在兰阿巷子都是拔尖的存在。

    当初那么多人看不上乡下的买卖,但却让老梁做成了。

    说句夸张写的,邑伊县跟盘临县的胭脂水粉,首饰钗环,有七成都是老梁家的。

    因为手里面的钱多,老梁还能让人研究新鲜都出来。现在依然比首饰金家还要赚钱了。

    所以不管茶具还是珍珠,让老梁去找,绝对没错。

    谁知道跟着老梁回信过来的,还有两封信,一封是王家,另一份是如意楼。

    单提王家可能没什么印象,但要提起新郎的刺绣衣裳,肯定立刻能想起来。说起来已经时隔快一年了,怎么又来信做什么。仔细一看,里面全是赞美之词,只有如意楼是有干货的。

    原来还是当初刺绣衣裳的事。

    当初王家准备的新郎服被赵家小姑娘给剪了,如意楼联系纪彬这边做了套极雅致的新郎服刺绣。这已经是去年九月份的事了,那迎接的队伍一路到汴京,已经是十月下旬。

    要知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这种情况,在哪都有的。

    不少人等着看王家的笑话,还说什么春安城果然小地方,这王家姑娘估计也是小家子气。毕竟新郎服这东西,到时候宾客们都要看的,好与坏,一样就能知道。当时大家都以为王家临时肯定拿不出来好东西。

    但早就得知情况的新郎家,其实并不担心,毕竟迎亲的族老们都夸的,那还怕什么。

    等双方的衣服一交换,新郎家就后悔了,早知道应该多给新娘衣服上镶几颗宝珠了。这怎么回报人家如此雅致豪气的新郎服啊。全是没见过的绣样就算了,连绣工都如此好。

    更别说还经人毁了一遭,还能做出这样有诚意的衣裳来。

    王家姑娘还没进门,就已经让夫家婆婆很是满意了。

    大婚当日,更是让无数人看到这套新郎服,这花样也太新奇。原来偏僻的春安城,还有自己的刺绣风格?而且不亚于其他地方啊。

    在众人口中偏僻贫穷的春安城,立刻换了称号,成了雅致的代名词。

    这让不少春安城,乃至宿勤郡的人都对王家姑娘抱有好感,毕竟她从那边嫁过来,代表的就是他们家乡的脸面啊。

    可见王家姑娘以后在汴京的日子不会太难过,有乡人帮持,就会好很多了。

    这些都是去年的事了,王家还专门写信给王知县,算是有了感谢。

    现在已经次年五月,怎么又写信过来。

    原来是另一回事,去年纪彬做刺绣生意的时候,也是在四五月份,当时做了不少夏季的图样。王家姑娘今年穿上,又被人夸了许多话,所以特意写信过来,再次感谢。

    如意楼把这些事说明了,然后直接说了,希望纪彬提高一下刺绣的产量。

    当初他跟纪彬定下的刺绣数量,是每月一千件到一千五百件都能吃得下,现在则变成,纪彬这里有多少,他就收多少。

    不仅春安城的如意楼要,宿勤郡的如意楼更是来者不拒。

    原因嘛,当然是因为王家姑娘把这些绣样带到了汴京,让春安城乃至宿勤郡的女孩子们极力模仿。

    也因为他们这两个地方的人家,全都知道王家姑娘的刺绣是从纪滦村买的。再想想当初关于纪滦村刺绣的传言。用了他家的刺绣,婚事一定幸福美满好吧。当初大家可能不信。

    但看了王家姑娘的事,这不信也得信啊。

    再说了,图个吉利又有什么了。

    纪彬看着两封信,忍不住笑。

    他就知道,刺绣坊就是个薄积厚发的地方。长久下去可比卖绣样赚钱多了。

    要知道经过一年的发展,刺绣坊的绣娘们手艺早就提高不知道多少,绣娘们更是多了几倍。当初跟如意楼定下,一个月最多送去一千五百件。现在终于可以放开手笔来做了!

    具体一个月能做出多少,那要回去看看才知道。估计这个数字会很惊人。

    五月十五,纪彬拿着老梁寄过来的茶具跟珍珠,跟柴力一起回纪滦村。

    他们准备回纪滦村的当天上午,刺绣坊的众人还在聊天。

    这会引娘不在刺绣坊里,其中一个绣娘忍不住道∶"听说马上就是引娘生辰了,你们说今年纪彬会送她什么?"

    李裁缝看了看她们,见她们只是好奇,不是说乱七八糟的话,也就没制止。众人七嘴八舌道∶"定然是还办酒席的吧。"还是买什么好东西?"

    "引娘也不缺什么吧,他俩每季都换新衣裳的,首饰也换着戴,这些东西都不缺。"换衣裳是因为他俩还在长个啊."

    "对啊,引娘如今又长高不少,看着苗条高挑,多好看啊。"

    众人聊着聊着,忍不住羡慕起引娘来。

    去年引娘的生辰,请了那么多人一起来吃酒,还有那么多礼物。

    多让人羡慕啊,这个月初八的时候,从春安城来的太平车上,都放了引娘今年的生辰礼,都是春安城很多掌柜老板送的。

    虽说是看在纪彬的面子上,但人家是夫妻俩,纪彬的面子就是引娘的面子,这点肯定没错。

    有人瞧见引娘收礼物的模样,只是笑着应和,然后——记下哪家送的礼。听说以后还要回礼呢。

    这风范,只有大家娘子才有的吧。

    那些掌柜们都这样送了,纪彬送的东西,肯定比他们还要珍贵啊。

    想也是白想,所以引娘下午到刺绣坊的时候,有人干脆直接问了。

    这让引娘十分不好意思,笑着道∶"我不打算过太热闹,去年是时间特殊,今年就不必了。''

    若是旁人这么说,可能还是推脱,或者说,若是去年引娘这么讲,估计心里还有遗憾,但今年完全没有。

    至于礼物,她也没什么想要的。

    一定要说的话,那就是纪大哥送什么都可以。

    不过不知不觉,她已经嫁过来快两年了。

    引娘都这么讲了,大家也只好不再猜测,心里忍不住羡慕引娘。

    别说纪滦村,就连邑伊县里,能有几个像她这样当家做主,又有几个像她这样嫁个好夫君的若说不羡慕,那都是假的。谁会不喜欢这样的夫君。

    而且纪彬在外面干干净净的也是出名的。

    不管去什么地方,都说他洁身自好得很,都这么有钱了,别说妾室了,甚至不跟别的女人多说一句话。

    有些不矜持的主动凑过去,也会被纪彬直接躲开,那是真的一点情面都不给。

    像黄沟村那个黄老爷,手里有些钱就去青楼瓦舍,这样的人才是常态吧。

    也就是纪彬与众不同。

    以前怎么没发现,他竟然是个这样好的夫婿,早知道就把自家闺女嫁过来了。那日子好过的,也就是自家。

    可现在想那么多有什么用,人家引娘在上面坐着呢,这才是正主。

    纪彬回来之后,见家里没人,就知道引娘去了刺绣坊,托人去找引娘之后。纪彬立刻把好消息告诉她。

    那就是让刺绣坊的绣娘们放开了绣,能做多少是多少。春安城那边全都收。

    引娘也眼前一亮,现在绣娘越多越多,但如意楼一个月只收一千五百件,确实有些少了。但当时纪大哥说过,做过了就咱们收起来,回头肯定能卖出去,,没想到果真如此!这还是收着做呢,若是都放开了做,这个月至少能翻倍的!

    要知道,现在平日里刺绣坊都有二十多个绣娘,这些绣娘一个月大大小小都能做一百六十多件东西。

    可这只是来刺绣坊的绣娘。

    大多绣娘还是在家做活的,毕竟别的村里可没人给他们看孩子,在家做活的话,既能看孩子,又能做事,这也是很多女子选择做刺绣的原因。

    那些人才是大头,各个村里加起来,再有邑伊县还有十几个人,一个月送过来一千三百多件,都是轻轻松松的。

    当然这种绣活肯定不是衣服上的大片刺绣,多是香囊帕子,这种东西既好卖,绣起来也简单。熟练的绣娘一天都能做两三个帕子,当然快了。

    以前引娘还让大家收着做,如今不用收着了,翻倍当然轻轻松松。

    引娘是最了解刺绣坊情况的,有她做保证,肯定没错。

    而且这样一来,刺绣坊的绣娘们收入也会增加,只怕大家做活的积极性会更高啊。反正是好事,纪彬还是很满意的。

    眼看刺绣坊的收入也在增加,直接弥补种棉花的亏空。而且如意楼的柳掌柜同样在问棉花的事。可见他只要能种出来,销路基本是不用愁的。

    纪彬也只说了这件事,礼物倒是没拿出来,毕竟三日后才是引娘生日。

    但晚上的时候,引娘直接说了她的想法。

    基本就是,她不想大张旗鼓过生日了,如果可以的话,她跟纪彬一起过就挺好的。说这话引娘还很不好意思。

    纪彬倒是笑,想到之前连要求都不会提的引娘,如今有自己的想法,自然是好事。

    至于不大张旗鼓过生日,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引娘开心就可以。

    再说他们也不需要用生日宴来证明什么。

    不过若是能在梅园那种院子里过生辰就好了。

    可惜昌伊县也没什么像样的园子。

    等到引娘生日这天,果然跟引娘想的一样,并未大张旗鼓地过。

    但早上起来,引娘就吃到纪彬亲手做的早餐,虽然看着一般般吧,但味道还可以。

    因为是生日,这天肯定是不上课的。

    两人骑着马儿干脆在后山跑马,纪彬还从仓库里翻出打马球的东西,跟引娘试着打马球。还别说,他也是头一次打这东西,但规则是知道的,两人倒是玩得不亦乐乎。

    不过看着自己家这块空地。若是改成马球场,岂不是很有意思?这个念头一闪而过,重要的是陪引娘过生日。

    晚上疯玩的两人才回家。

    纪彬也把早就准备好的茶具跟珍珠拿出来。

    十六颗浑圆的珍珠看着就漂亮。戴在引娘皓白的手腕上,显然格外可爱。

    茶具也是引娘喜爱的,她确实对泡茶有些兴趣,有套好茶具,平时没事的时候自己都可以摆弄一下。

    今年的生辰虽然没有请很多人,但却温馨得很,如果让引娘选,她还是更喜欢跟纪大哥一起过生日。

    而且生辰之后,她又喜欢上打马球了,打马球真的好好玩!

    原本以为这样就结束了。

    纪彬第二天从自己房间起来,就到刺绣坊跟私塾左边的空地上。

    他终于知道这块空地要做什么了。建个马球场岂不是很好。

    当然也不是人人都有马的,但没事把柴尺跟柴巧晴喊过来,他们四个都能打啊。平时的时候可以变成蹴鞠场,不管大人小孩都能来踢蹴鞠,岂不是也有意思。而且这里原本就是沙石地,只要把大石头捡一捡,就能当场地用了。规格是没现代的足球场那么平整,但用来玩耍是足够的。

    作坊伙计们绣娘们,没事还能来这玩玩。

    主要是空着也是空着,昨天打马球还得了乐趣,以后可以经常来玩。

    纪彬定下这里做什么之后,就准备雇人平整。

    这自然还是找宣老爹他们过来。

    但最近不行,这段时间盖房子的人太多,要等到七月份去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