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3章 第 63 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63章

    纪彬倒是不敢夸大,毕育这件事就算没有自己,王知县也一定能想通的。这话一说,柴尺自然跟着恭维。

    王知县倒是没讲什么,只让纪彬好好回去休息,让他等着好消息。

    等纪彬跟柴力回纪滦村,柴力都没想明白是什么好消息。

    可纪彬懂啊,纪彬道∶"当然是修路,你觉得咱们县各个村里,谁最需要修路?"

    这都不用讲,肯定是荆高庄跟纪滦村。

    他们两个地方最适合修路,毕竟他们都有货物需要运出去啊。这个好消息,估计就是纪滦村附近的路会是第一修的。

    如果这不是好消息,那就没有好消息了。

    纪彬的笑都快藏不住了好吗。

    再说了,虽然上面拨款一万八千两,但这钱也不是全拿来修路的,说实话,一个县城需要钱的地方太多了。

    若是这个县城富裕,靠着交税就能养活衙门,那自然好。

    但穷到之前纪彬买个一百两的荒地都让邑伊县衙门高兴,,那就太穷了。

    虽然去年今年情况好点吧,但县城需要用钱的地方真的很多。那城墙河堤不重要吗?县学添置东西不重要吗?

    再找些差役巡逻不重要吗?还有建些桥,建些福利机构难道不重要吗?

    反正这些钱吧,只有一部分会放到修路上,但是修哪条路,先修哪,自然是知县做主。

    如今让他回去安心等好消息,这还不懂吗?

    要知道,官府修的路,可不是他自己那种石子路,而是正儿八经的三合土路。就算不用官道一里地要一百七十两的标准,那也差不到哪去。

    反正等消息就好。

    以纪彬对王知县的了解,他不是那种出尔反尔的人。

    所以纪彬回纪滦村的时候,心情格外地好。

    回家之后,又听说两位上司最后吃了一顿孙旺家的鱼之后,正式打道回府,一个回春安城,一个回宿勤郡。

    然后就可以着手拨款的事了。

    想必接下来一段时间,整个邑伊县都会大兴土木。这是好事啊。

    等路修好了,粮食方便运了,土特产方便送出去,甚至百姓还方便出来找活计干。有了路,一切都会活起来的。不管官府还是百姓,都能等到实惠。

    纪彬不用想就知道,其他两个县的知县,若是听说王知县得了这么一大笔拨款,肯定嫉妒得不行。

    更会悔恨万分,如果他们大胆点,也是能要来钱的吧?谁家县城不需要拨款啊。

    跟纪彬想的一样,在两个上司离开邑伊县之后,拨款的消息不胫而走,具体的数额他们可能不知道。

    但信里看着王知县春风得意的笔法,就明白他有多高兴了。

    让他们胆小,让你们不敢说。如今这款项啊,那都是他们邑伊县的了。

    别人只有眼馋的份。

    至于其他县?那当然眼馋啊,恨不得时间倒回,再让他们把钱要回来。但现在什么都晚了,眼看着王知县要平步青云,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没过多久,王知县的名字在春安城下面的县衙里都出名了。谁不羡慕有个这样的知县?能拿到拨款的知县就是好知县!

    这些事纪彬并不知情,但柴尺每次过来,都会跟他讲些趣闻,还说了夏大娘的儿子又寄来书信。这次他还是让会识字的过去,正好给夏大娘念一下。

    纪彬没想到,年前提了一嘴的事,柴尺还能记住,这让他很是感动。

    柴尺摆摆手∶"这算什么,我们俩家现在什么关系?"

    那自然是极好的关系。

    纪彬也不多说,他在心中也早就认定这个朋友。

    说话间,柴伯父在城西的那座桥已经修好了,用了木材,石料,铁链,可以说非常牢固。终于在四月初完工。

    要知道这个完工时间,原本正好赶上房知府跟谭刺史过来的日子。

    不过还好,参观没完工的项目,两个上司也不介意。

    但现在这个长十六米的大桥终于完工,浮桥也彻底不用,以后两边百姓来往更顺畅了。当然了,这种官府的桥都需要花钱的,钱收不回来,那以后别的东西也建不好。

    可是王知县有新拨款啊,直接说明,新桥跟之前的破旧浮桥收费一样,一人过桥只要一文钱。等于说,现在的桥更安全了,但费用一样。

    这话一说,河两边的百姓谁不高兴,坊间都是王知县的美名。

    若是以前,王知县肯定要考虑一下,过桥要不要涨价,可现在完全不用,他们县衙费用充足好看。

    根本不用这么做。看看,手底有拨款就是好。

    大桥四月初二完工,王知县亲自走第一趟,给第一个铜板,算是剪彩仪式。

    柴伯父这边做完,就让柴尺去纪滦村,说他们这些人休息个四五天,然后再去帮纪彬修桥。

    毕竟这活确实累人。休息是应该的。

    纪彬自然不会计较这些,毕竟修桥这种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只说让柴伯父他们休息好了再说。

    纪彬回纪滦村之后也是休息几天,期间包达也找上门,说深花坡那边已经定好了。那户人家已经准备多养几箱蜂蜜,等到五月份,就能送来几百斤。这花蜜算是酸果酒最重要一环,反正是不能出错,有包达盯着自然没错。

    当初纪彬觉得,酸果酒在春安城的销量,能达到一个月十五万斤。可这几个月下来,那边的销量基本稳定在十七万斤左右。

    这也就算了,最让人惊愕的是,邑伊县,盘临县,还有隔壁两三个方便买酒的县,这些地方加起来的销量,竟然也到了十五万斤。

    要知道春安城是大城,下面的县是小县。但几个小县加起来,消费潜力跟春安城差不多。

    这种情况,让不少人重新审视下面的消费能力。

    不管怎么样,酸果酒基本稳定在一个月三十二万斤到三十五万斤之间。

    而且除了老薛他们送酒到春安城之外,其他县城都是自己到邑伊县取,根本不用送货。这成本也省下来了。

    当初纪彬为了省成本还说过,这酒坛子也是他们的,所以渐渐酒坛子也能运回来。只能说酸果酒的利润,远比大家想象中丰厚。

    当然了,因为每个月都要酿三十五万斤的酒,酿酒坊酸果酒小组,又招了五个人。还好当初招人的时候,纪彬留了名单,直接让纪登找人询问他们愿不愿意来做工就行。这一问,大家当然都是愿意的,毕竟这是酿酒坊啊!这是纪彬的作坊啊!谁会不愿意呢。

    当初他们没被选上,有人还安慰他们,说万一酿酒坊再招人,还会找他们的。那时候以为是安慰的话,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这种事自然是里长负责,自从他把小儿子清理出酿酒坊之后,这里就和谐得很。三个小组之间经常互相帮忙,关系不错。现在的酿酒坊带上里长他们,已经有三十九个人了。

    全都是有力气的男人们,只能说,现在没人敢招惹纪滦村,更不敢来找茬,不然这些人都会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这三十九个里面,带上包达,一共有十一个外乡人。包达就不用说,大家已经拿他自己人,还在酿酒坊后面有院子。

    剩下的人当中,也有两个搬到酿酒坊客舍里,他们的村子离纪滦村比较远,不能当天来回。其他八个人则是每天起早贪黑过来,不过他们也不觉得辛苦,反而高兴得很。

    里面有几个人的娘子,也在跟着过来,因为她们要来刺绣坊,自家汉子去酿酒坊,正好同路。每次来回路上,一群人都高高兴兴的。

    现在的酿酒坊也趋向稳定,纪彬也不打算再做新酒。

    一个作坊能有一种酒做得不错,作坊都能经营下去,何况他家做了三款不错的酒。也不是纪彬没有进取心,若是酒这东西,多多少少都有点敏感。而且他在尽力避开主粮米麦之类的酒类,为的就是不招惹是非。

    毕竟都说酒是粮□口,这一点也没错,基本上三斤高粱酿出一斤酒,这是常事。耗用太多主粮酿酒,在古代是行不通的,估计只有官方的酒窖才会这样做。

    所以纪彬决定保持稳定,先把这三款酒做好之后,再说其他的。基本上三款酒加起来,纪彬能得到的分成一千三百一十二两银子。

    这还是已经扣掉成本,扣掉给里长家的分红,再扣掉伙计们的月钱,扣掉税费之后的分成。

    其实酿酒坊发展到现在,里长已经不好意思拿一半的分红。

    但纪彬却深知,里长作为纪滦村的管事,他起到的作用,原本想象中要多。

    不说别的,若不是跟里长合作,这一切都不会那样顺利,纪彬是明白的。

    而且现在酿酒坊的事他全都不用管,里长一家全都负责到底,就连每月记账缴税,也是里长来做,他只管卖酒就好。

    这样可太省心了。所以酿酒坊的分红一直如此。

    就算这样,一个月能有一千三百多两银子,已经极多了。反正是里长家从未想过的财富。

    不过其中盈利最多的,自然还是酸果酒,也是当初被里长家嫌弃定价太低的。可现在大家都看明白,这酒若不是便宜得很,真的挣不了这么多钱。毕竟酸果酒量大,所以一个月能赚一千多两银子。

    这件事也证明了,听纪彬的绝对没错,也是看到酸果酒的利润,里长下定决心让家里全都收收心,包括他自己也是。

    所以酿酒坊彻底安稳下来,想必以后也是如此。

    收起来,现在单单酿酒坊一个月缴税都有一百四十两银子左右。

    怪不得在纪彬那个时候的古代,酒税都能占税收的十分之一,夸张的时候能到六分之一,当然也是酒税比其他税要高。

    不过以此也能看出来,百姓们喝酒到底有多厉害。

    其实不怪王知县对纪彬另眼相看,谁让他每个月交的税真的很多啊。

    刺绣坊那边,一个月差不多也要交二三十两的税,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慢慢往上涨,毕竟他们刺绣坊绣娘们的手艺,那都是日渐提升。

    现在作坊都相安无事,只要平稳运行下去,每个月都有一千六百两的进账。可以说收获颇丰。

    但纪彬马上要有花钱的大事。那就是修桥。

    修桥这事早就跟里长讲过,要是以前修连通纪滦村跟黄沟村的桥,肯定要跟黄沟村的里长商议。可现在不用,毕竟纪彬是建在自己两块土地中间,甚至那山泉水也是纪彬的。所以不需要任何人同意。

    在自己的土地上建东西,还需要别人同意吗?那自然不用啊。

    四月初八这天,柴伯父带着蔡运来到纪滦村,刚来就被纪彬的十地吸引,毕意那整齐的作坊,还有漂亮的石子路,实在是引人瞩目。

    柴伯父平日修的,都是三合土的路,但也明白乡下能有石子路已经非常好了。可见纪彬平日对这块土地是极为用心的。

    怪不得纪彬愿意花大价钱修桥,原来他太明白这些东西的重要性。

    柴尺这次没来,他如今在知县面前当差是很得心的,自然有重要差事要办。最近衙门都喜气洋洋,毕竟他们的拨款正在走程序,很快就能到手了。

    因为柴尺的原因,柴伯父自然知道,其中不少主意是纪彬出的,如今过来一看,虽然还没见到纪彬的人,但因为那些石子路,已经对纪彬有了好感。况且他们之前也见过面,印象还是不错的。

    既然来了纪滦村,蔡运自然给未来岳父带路,他毕竟跟纪彬关系好,对他家也是熟门熟路。

    到纪彬家中的时候,纪彬正在院子喂狼大狼二吃鸭腿,最近引娘五姐把欠款还了,还送了不少鸭子过来。

    算是便宜了狼大狼二。

    好在柴伯父见多识广,虽然也被狼吓一跳,但很快镇静下来。

    纪彬见此,连忙让它们两个去屋子里。

    其实现在纪滦村的人对狼大狼二已经很熟悉了,毕竟时不时都能看到。

    基本上这两头狼根本不会理任何人,不过若是有人胆敢招惹,那它们俩可不是吃素的。

    纪彬看到柴伯父,十分热情地泡茶。

    纪彬对柴伯父是佩服的,毕竟在古代会修桥啊,还会修河堤,这种人才,在现代都能喊工程师的。

    留柴伯父跟蔡运歇脚之后,纪彬带着他们去了水源边上。

    现在是四月份,水流还没那么大,估约莫也就两米宽,会点水的都能直接游过去。

    但柴伯父检查这里的痕迹,断定道∶"这边有水淹过的痕迹,估计等到五六月份,这谁水能有四米多宽,修个六米的桥足够了。"

    纪彬差不多也是这么想的,当初跟柴伯父说的,大概就是六米长,两米宽的木石结构的桥。这个桥可不是后代常见的拱桥,而是直来直去的,水下面垫上石墩那种。拱桥非常难造,还是直桥更普遍。

    但建桥也是有技巧的,比如在哪建,哪里的土质合适,哪里的水流大小刚刚好。可能水源里面的一块大石头,岸边的沙土,都会影响木石桥的建造。

    柴伯父非常专业,还带了专业的工具过来,在纸上写写画画,很快就定好怎么修,在哪修。期间蔡运给他打下手,显然已经非常熟练。

    柴伯父还能边确定位置,边教导蔡运,可见厉害程度。

    怪不得柴伯母那么厉害的绣娘,会嫁给柴伯父,看来两人都有厉害之处。

    也怪不得他家在邑伊县都过得不错,果然是有手艺的。

    柴伯父两人忙到下午,中午也只是匆匆吃了口饭。

    按照柴伯父的话来说,现在修桥都有点晚了,毕竟五六月份雨水多,到时候水还大,所以在四月份能把水源中间的几个石墩放好,那是最好的了。

    这大概就是对自己工作的认真负责吧。

    等到下午的时候,柴伯父已经测量好所有数据,等到明天再水源边转转,基本都能确定位置了。石料木料还有人工费,他也已经给出来。

    跟上次说的二百七十六两差不多,但因为两边土质不同,所以还需要额外的石料固定。纪彬基本要拿出二百八十五两左右,然后他就可以不用管了,柴伯父可以一手包办。

    纪彬就喜欢这种好吗。只要给钱,那就省心。

    第二天继续测量的时候,宣老爹跟纪老爹也在附近看。

    纪老爹在这看,纯属因为这座桥用处确实大,等到修好了,就不用绕远路去黄沟村看那四百亩地。

    宣老爹则是因为,他自己也会修建些东西,但只是普通房屋而已,连石子路也很少修。但是柴伯父却是专业的啊。不过两人倒是很有话题。

    纪老爹则看了会,带着纪滦村的人继续去四百亩良田里干活。

    不得不说,因为都是姓纪的,纪老爹带人干活,明显进度快了许多,而且纪老爹却是经年的庄稼汉,纪彬只要稍微说说,他就明白其中的意思。

    不过这事大多引娘负责,引娘也觉得纪老爹来了之后,一切都轻松许多。而且毕竟纪老爹是纪彬的爹,大家还是都听他的,比黄老农好用太多了。不仅如此,纪滦村的人也更愿意跟着纪老爹干活,明显更下力。

    反正这是好事,纪彬看着纪老爹的背影,眼神挪到柴伯父这里。

    果然,第二天就已经确定好位置,只要购买材料,再把柴伯父的人喊来,就可以开工了。

    看看这干活利落程度。

    四月初八来纪滦村的,当天就住在酿酒坊客舍了,这里离水源还近,四月十号就已经确定好东西,马上可以开工了。这是好事啊。开工开工。

    纪彬已经在期待他这个桥的建成了。至于二百八十五两的价格?那都不是问题。

    这边建桥,宣老爹那边已经在收尾。

    从去年十一月开始建私塾,中间过年天冷停工两个月,现在到四月份,终于把预定好的建完了。从私塾后面一直建到酿酒坊后面的客舍,从左到右一共是十间房子,两间房一个院,一共是五个院子,一共花了三十五两银子。

    看着整整齐齐的一排,这五个院子旁边,就挨着包达一家三口的房子,他家房子是三间客舍一个院,再往右边则是另外两间单独的客舍,其中一间住着酿酒坊两个员工。

    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