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9章 第 59 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59章

    在引娘买田地的时候,纪彬跟詹明,柴力,已经到了宿勤郡。这还是纪彬头一次过来。

    只能说不愧是比春安城大两倍的宿勤郡,单这城门就极其雄伟,两侧的士兵更是多了一倍,神色威严,令人生畏。

    进了前面之外,还是照常的瓮城,跟春安城一样,这里都是战时囤积士兵的地方,看着十分开阔。检查了路引之后,也就放行了,只是多看了纪彬几眼。

    毕竟他是邑伊县的人,路引却是从春安城开的,不过他在春安城有店铺,这路引也没问题。

    进来之后,纪彬才发现这里跟春安城的不同。若说春安城繁花似锦,那跟宿勤郡一比,那真的不算什么。

    毕竟一走进来,发现路上行人的衣着都要更整洁点,听说这里的繁华,跟江南苏杭相比,也就差一点点而已。

    看来这话果然没错。

    刚走进来,就有茶人过来迎。

    这些人专门找外地人,帮忙介绍住宿,又或者介绍当地好玩的。

    毕竟现在已经二月下旬,天气回暖,宿勤郡好玩的地方非常多,这里的瓦舍更是比春安城的规模要大。

    而这些茶人闲汉,基本上都会拉外地游客去那边"消费"。

    若是稍有不慎,就会被拉到次等的酒楼里,说不定什么不健康的事就会找上来。

    大城市诱惑就是多。

    但不管是詹明还是纪彬,自然直接拒绝。

    詹明更是来过宿勤郡好多次,直接带纪彬去了之前住过的旅店。这旅店中等规模,关键是比较干净。

    可在宿勤郡的住宿可比春安城要贵,他们三人三个房间,一共花了六百文。已经挺贵了。

    好在不管是詹明还是纪彬,都不缺这个钱。而且要做棉花生意,那还要花大价钱。

    来了宿勤郡之后,詹明又仔细讲了,宿勤郡的这个周家。

    周家耕读传家,家中良田干亩,这种人家出来的叫寒门子弟,也叫庶族,就是比士族第一个阶级的。

    以前周家有人在朝当官,可如今没落了,变成了现在的"寒门"。古代的寒门跟现代的寒门,基本不是一个意思。

    周家就是这么尴尬的情况,往上是士族,他们家现在没有当大官的,暂时摸不到。往下是普通人,又或者商人,他们看不上。所以在宿勤郡还挺尴尬的。

    好在周家出了个能人,如今不过十八岁,却慧似诸葛,两年时间,硬生生把没落的周家经营起来。

    如今又花重金请来会种棉花的焦农人。

    若是能在宿勤郡附近种好棉花,那周家的地位必然会更稳固,就算没有当官的,也能往上挤鸣

    所以种棉花对周家来说很重要,他们也不会糊弄。

    但是花那么多钱,来做一件可能会失败的事,就算是周家也不能承担。

    毕竟听詹明话里的意思,周家人员复杂,虽说现在是四十五岁的周家大房老爷当家主,但其他四五房的人虎视眈眈。

    而这周家主能坐稳位置,靠的就是他的小儿子,也就是那个十八岁的能人。听说都喊周小少爷,周家生意也都是他过手。

    所以去周家拜访,重要的就是这个周小少爷。种棉花的事,也是他主导。

    纪彬点头∶"他家怎么复杂,跟我们也没什么关系,只要请来焦农人就行。

    詹明同样点头,他们跟这些事一点关系也没有,现在了解一下情况就行,剩下的事就看周家了。反正先把名帖递上去就没错。

    纪彬三人在宿勤郡安心住下,这事也不能着急。反正名帖都给了,等消息呗。

    听说这次想去周家的人请焦农人的人家不少,毕竟种棉花的热潮是真的高涨。但周家也会筛选一下,把不合适的人拒绝,剩下的人才会请到府里谈事。

    纪彬他们送去名帖的第三天,终于有消息过来,说是周家小公子请他们到府里喝茶。

    纪彬跟詹明对视一笑,这机会不就来了。

    去周家的时候,一共当场的还有五家,具体的纪彬也不认识,但听口音,应该就是宿勤郡下面各城县的,目的都是一样,那就是想学种棉花的手艺。

    这种时候也不能说周家跟焦农人拿架子,而是想要学手艺,就要有这种态度。

    放在现代来说,你去哪个地方学技术,不要客客气气的?更别说这是南军国顶尖的种植技术了。

    现代去学个烤面筋都要交几千块钱,所以纪彬很理解周家跟焦农人为何这样谨慎。

    如果还不能理解的话,你可以想像一下,自己要去其他城市学最尖端的高新技术,你就算准备大把钞票,也不一定能买得到。

    都是一样的道理。

    更别说,这是古代的种植技术啊,如果不是汴京那些人威逼,焦家根本不会把技术放出来。毕竟这是他们苦心钻研出来的研究成果。

    你会把自己研究几年,十几年的研究成果直接分享给不认识人的吗?不会吧。

    所以现在场面尴尬是很正常的。

    周家偏厅里,上面坐着的正是周家小公子,看着脸色发白,身体羸弱。

    旁边则是轮廓分明,满脸络腮胡的焦农人,焦农人一脸不耐烦,可见不是个脾气好的。左右两侧坐着七八个人,一共是六家来学种棉花技术的。

    纪彬跟詹明就在这七八个人当中,客气地朝周家小公子打招呼,对焦农人更是客气。

    周家小公子也对焦农人客气极了,不论说什么都点头称是。

    看看这对技术大牛的态度,真羡慕啊,自己怎么就没学个种田技术呢。

    纪彬心里一边感慨,一边跟人应和,那周小公子忽然道∶"这位纪老板是邑伊县的吗?"

    纪彬对上周小公子的目光,他俩年龄只相差一岁,是在场最年轻的了。

    但两人在众人心中却有些不同,周小公子不用说,在周家这么复杂的地方都能斗出来,自然不是什么普通人。

    而这个纪彬却是不认识的,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人。

    纪彬笑∶"是了,我是邑伊县纪滦村人士,周公子跟邑伊县有什么渊源吗?"不然怎么突然提起这件事。

    周小公子像是想到什么,随意摆摆手∶"都过去了。

    这只是个小插曲,今天最重要的事,还是请焦农人教导种棉花。

    当然不是这么教,而是请焦农人到实地看看,怎么育苗,怎么栽种,怎么灌溉,这都有一套的。普通人上手肯定不行。

    等周小公子说完场面话,焦农人才没好气地开口∶"在内地种棉花可没那么简单,经我观察,宿勤郡大部分地方都不适宜种棉,宿勤郡南边的地方就不用考虑了,雨水多,气候温和,太阳少,基本是种不成的。也就北边有些希望,也只是有希望,土地跟水源也极为重要。"

    焦农人说了不少,在场的人有人听得懂,有人听不懂。

    詹明就属于听不懂那个,纪彬使了个手势,让他稍安勿躁。

    邑伊县就属于宿勤郡的北边,是在焦农人口中较合适的地方,至于水源,那自然是有的。看来他选的那块地果然没错。

    最后焦农人认真道∶"这种棉花不是个简单的事,我们焦家其实在鲁地种了五六年,这才摸索出来一些经验,除了去年之外,年年都在吃老本,这棉花种子的钱,育肥的钱,还有土地,灌溉,每年花费不少。而且我也是头一次在宿勤郡种棉花,能不能种成,我不敢保证。"

    "什么时候能种成,那也不好说。"

    焦农人讲完,在场的人脸色都有点不好看。

    但这却是大实话,这世上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若是真的种棉花就能挣大钱,这天下不就疯了?那谁还辛辛苦苦做别的事?

    这事有风险,有难度,挣不挣钱不好说,但出钱是一定的。

    焦农人虽然脾气不好,但把事情利弊讲得很清楚。而且现在听来,总是弊大于利的。

    也是让过来的人想清楚再做,省得因为棉花赔钱,再找焦农人麻烦。

    纪彬倒是不在意焦农人的态度,反而觉得能把事情提前说好的人十分难得,听起来也比较靠谱。

    这些话说完,这些人也就散了,让来的人考虑清楚,若是确定做种棉花,那再给周家递消息。

    等纪彬跟詹明出门,两人直接去了附近的酒楼吃饭,边吃边聊在周家的见闻。

    詹明感慨道∶"之前只知道种棉花挣钱,也没想过这么多麻烦事。"说实话想了,但没想这么深。但焦农人说的话,纪彬也是讲过的。看来找纪彬合作果然没错。

    纪彬点头∶"种田就是很麻烦,还是新品种,说实话,如果真的想做棉花生意,先做好头两年只投入不回本的打算。"

    这话让詹明一惊,甚至让准备上楼吃饭的周小公子跟焦农人一惊。焦农人原本想上楼看看是谁在说话。竟然说到他心坎上。

    周小公子却拦着他,轻轻摇头,竟然在这旁听起来。

    他们聊完事,也已经晚上了,周小公子自然带着贵客去附近吃酒,没想到意然听到这么有趣的话。

    詹明道∶"一两年只投入,不回本?"

    纪彬点头,认真道∶"你知道果树吗?就拿边域的葡萄树来说,第一年种下去,大概率是不结果的,第二年第三年才开始生产,这都是一个道理。"

    "做棉花买卖,挣得不是一时的暴利,而是长久生意。第一年种下去,可能会颗粒无收,,或者顾不上成本,这些都正常。"纪彬继续道,"那句话怎么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也要给棉花种子适应的时间,培育成适合咱们这的种子才行。"

    基本上就是,挣快钱的话,这不是好办法,按下做棉花买卖,才有出路。纪彬倒是不怕投进去的成本,就看詹明怎么想了。

    其实詹明心里明白,但他以前只觉得种棉是个热潮,毕竟汴京那边都在跟风。

    但经过纪彬分析之后他才发现,跟风不是件坏事,但是件需要冷静的事,在这场狂热当中保持镇静跟冷静,才是立足之本。

    基本忽然发现自己跟纪彬的区别。

    同样的追种棉热潮,可自己真的是一股脑地追,纪彬却是认真思考利弊,还做了长久的打算。

    纪彬道∶"你也别慌,我觉得这买卖是能成的。对了,若是真的想做,还要给周家多少钱?我记得周家请人花了九千两银子?"

    毕竟周家花重金,又花精力请来的人。

    根本不可能让他们白嫖啊,知识付费这一点问题都没有。

    其实就是周家把请人的成本摊到其他人身上,这样还能减轻自家的压力。

    詹明道∶"一家一千两,这钱直接给焦农人,周家不碰,等咱们交完钱,周家补全剩下的九千两。"

    听完这话,纪彬震惊了∶"这周家也太损了吧,到底准想的损招?"

    就差想空头套白狼写脸上了。

    而且也没人敢指责啊,毕竟确实给的九千两。焦农人现在人都都宿勤郡了,还有什么办法。

    这又不是现代,买张机票火车票直接开溜,这里山高皇帝远,就算回鲁地,那也要有人同行,有人送的。

    否则这路上可是千难万险。

    纪彬嘀咕道∶"太损了,就没见过这么损的人。"

    焦农人直接笑出声,引得纪彬跟詹明,柴力都看过去。

    只见焦农人跟后面一脸尴尬的周小公子一起上楼,两人表情不一样,但他们显然听到纪彬网刚说了什么。

    纪彬罕见地有些尴尬,果然背后不说人,这不就被逮到了。

    好在他面子装得过关,似乎刚刚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甚至照常向两人拱拱手。他这副坦然地模样,好像真的什么事都没有。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詹明也跟着拱手。

    这样一来,周小公子想发作都没办法,毕竟背后说人不太好,但背后听别人说话,同样不太好。大哥不说二哥,都差不多。

    纪彬笑道∶"好巧,周小公子,焦先生,要不要一起用饭。"

    按理说这两人肯定会拒绝,毕竟大家还没合作呢,要是让其他准备合作的人知道了怎么办。但周小公子竟然直接坐下来,显然有些置气。

    毕竟他也知道自己这事办得不地道,可那又能怎么办,毕竟花那么多钱若是办不成事,他爹的家主位置还稳吗?

    还不如先降低损失,能种出来最好,种不出来明年继续,也能少赔点钱。不过毕竟是早慧的周小公子,很快就调整好情绪,跟大家客客气气吃饭了。

    而纪彬已经让店家多准备几个菜,显然早就把那件事揭过去,当作什么也没发生。

    可白日里脾气不好的焦农人此时对纪彬却和气不少,并且问道∶"方才我听你说,这种棉花,前一两年不收获也可以的,你真是这么想的?"

    提到正事,纪彬点头∶"确实如此,当然了,能一年种成当然最好,我说的是最坏的打算。"

    焦农人叹气∶"若是都有你的这个想法,那就好了。"

    这是种田,是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伺候庄稼,又不是一夜就能长好的东西。

    自从棉花火热之后,他家挤满要学技术的人,可大多都心急如焚,恨不得现在就种上,明天就开花结果。

    他们是农人,不是神仙!

    所以焦农人脸色一直不好看。

    来了宿勤郡之后,发现这周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说好的给九千两学种棉花,然后呢?后面竟然用了这样的损招,不仅自己要学,还招了其他家的人一起学,大家一起凑这九千两银子。

    若是早知道这样,他估计也不会来宿勤郡。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焦农人自然会做好自己的事,尽量让所有出钱的,都学到怎么种棉花。他这边会尽力,至于出来的结果,那也不是他一个人能控制的。

    不过焦农人发现,这个年轻人倒是里面最靠谱的一个。

    纪彬笑着道∶"种东西靠人靠天,这谁也不好说,先尽力,再看天,是不能着急的。但我家选的那块地,土层够深,而且长时间没人耕种,土地肥力也不错。最重要的是,旁边就是水源,现在是初春,水流还不大,若是等到夏季就是条两米宽的小河。有河水在,灌溉就不是问题。"

    纪彬越说下去,焦农人眼睛越亮。

    如果那块地真的像纪彬说的这般,可太适合种棉花了!只是不知道位处何地。

    不等焦农人问,纪彬就道∶"我家在邑伊县,算是整个宿勤郡偏北的位置,日照充足,夏冬时间长,但棉花四月下旬种下,七月八月收获,刚好是日照最好的时间。"

    等纪彬说完,焦农人立刻握住纪彬的手∶"我不收你的钱,到时候一定会去指点你家种棉花的!"

    焦农人话音落下,就听周小公子轻咳。

    不让纪彬给钱,那他们家就要多给啊,一千两呢,虽然对周家来说也不多,但谁愿意亏钱呢。最重要的是,让纪彬开了这个头,岂不是更多人都要私下找焦农人?那他们周家岂不是很丢人。

    纪彬笑∶"没关系,给您钱是应当的,您家辛苦研究出来的方法,若是不给钱,那是我们有愧。

    可以,这小子还算懂事。周小公子看向纪彬的眼神变得不同。

    焦农人忍不住道∶"你也种过棉花吗?我见你说得很有道理,甚至细节上也不错,特别是临近水源,还有日照充足。这可是棉花最重要的。"

    水源保证土地的湿润,日照保证开花漂亮。那样种出来的棉花会漂亮。

    边域那边的棉花保暖又好看,就是因为日照的原因。

    内地的棉花品质没有那样好,但平常用是足够了的。

    反正纪彬选的这块地就已经很不错了。

    焦农人越听,越觉得纪彬是懂行的,要知道现在棉花对中原人来说还是新鲜玩意,纪彬竟然能这样懂?

    他是不是种过棉花啊。

    纪彬笑,含糊道∶"只是多看了几本书。"

    只是以前上学学到的知识点而已,幸好努力回想之后记起来了。

    在詹明给他送那么贵重的棉被之后,纪彬基本上明白詹明的想法,从那时候就在考虑棉花的事。到了春安城,发现事情真的跟他预料的差不多。所以才会那么果断的来宿勤郡。

    而这一趟显然也是有好处的。毕竟这个焦农人是真的懂。

    纪彬也有试探的意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